中國股市2007年的大幅上漲。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是中國股市歷史上上漲最為猛烈的一次,這也吸引了很多人投身於購買股票的洪流中,其中也不乏在校的大學生,炒股甚至成為大學生中的一種時尚,有很多股市專家鼓勵大學生參與對股市的投資,美其名曰「提高實踐能力,增強理財觀念」。
在校大學生炒股,利用自己手中的資金參加極具風險的股市,提高理財能力的同時獲得高額利潤,是不是值得提倡,值得推廣是需要商榷。是否對大學生的發展有益,還需要進一步考慮。新秦研究諮詢認為:大學生進入股市進行投資的行為作為個體的個別行為可以不干涉,但如果要倡導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是應該否定的,如果在校園內形成一種風氣,應當給與一定的壓制。原因有一下幾點:
首先,我們從股票發行者的角度看,股票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不需要還本付息的融資工具。其較高的收益率,同時也是高風險的反應。大學生作為個體,其在學習階段主要是消費者,基本上不能離開父母的資金供給,加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家庭都不是富翁,很多家庭對於投資失敗的風險是很難承受的。所以對於入市炒股在大學生中只能是「富人的遊戲」。
其次,眾所周知股市開盤與收盤時間是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30到11點30,下午13點到15點,周末和節假日休息。這樣一個時間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正是其所學課程的最主要時間,「大學生要提供實際能力,社會能力、動手能力」這是必要的。但一味強調培養能力,而放棄相關知識的積累,空談能力培養,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對於大學生來說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去參加一些提高能力的活動是可以的,但要是主次顛倒,本末倒置是錯誤的。能夠提高能力的方式很多,入市炒股只是其中一種,現在股市上成功的人事,絕大部分在讀書時,沒有這樣的實踐活動,如今不是也有很強的能力?大學生進入股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額利益和暴富的心態的驅使,是否是為了提高能力還值得考慮。
第三,在大學中劃分了很多專業,雖然說在現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下,部分學生的專業並不是自己喜愛的,很多對金融感興趣的學生沒有學習金融,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金融,很多專業並不需要學生對股票有非常詳細的了解或者不需要了解,如果高校鼓勵大學生參與對股市的投資,勢必使得很多大學生會把精力轉移到股票投資上來對於其專業知識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高等教育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所需要的各種人才,不是為專門培養所謂的「股神」,不是人人都需要懂得股票。
第四,理財觀念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懂得股票並不意味著懂得理財,炒股≠理財,炒股有可能增加理財觀念,不是一定會增加理財觀念,他也可能增加賭博心態,當大學生用了一些不該用的錢去炒股,如果失敗會引發很多的社會問題。
總之,炒股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提高能力的手段,但這種手段是因人而益的,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甚至只適合很小一部分人,因此,不宜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炒股,更不能把炒股神話,在不影響學業,增加家庭負擔,影響個人發展的前提下是可以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