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試劑行業行業分析報告 >> 中國製劑走進主流市場發展分析

中國製劑走進主流市場發展分析

2008-03-13 14:58:00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目前,不少藥企正在進行或已經通過了一系列主流的國際認證,比如WHO認證、澳大利亞認證、歐盟認證等等。今年通過國際認證的企業或許能達到20家。」談及本土企業的製劑出口,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於明德告訴本報記者。於明德的信心來自於國家政策和行業現狀。

    我國《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在化學藥物製劑領域,爭取有5個製劑產品取得美國或歐盟上市資格,真正進入國際主流醫藥市場。目前看來,實現這個目標似乎不在話下:浙江華海藥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個製劑車間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企業;深圳立健第一個把頭孢菌素製劑大批量銷往歐洲;海正藥業、上海天平、復星藥業、西安千和、大連美羅等都是固體製劑出口的先行者。據記者了解,除了大型國有企業華北製藥、雙鶴藥業等正在積極進行製劑產品在歐美市場的認證申報外,目前一些中小企業例如深圳高卓等也在積極準備開拓國際主流市場。    

    「本土企業走向國際主流市場的願望似乎從未如此強烈。」於明德深有感觸地說。    

    1、「走出去」的誘惑    

    據海關統計,2007年我國西藥製劑類商品出口高速增長,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84億美元,同比增長55.68%。但是,據醫保商會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國出口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幾大市場的西藥製劑多為「三資」企業的產品,並且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內資企業的產品主要出口到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低端市場。我國本土製藥企業由於自主研發能力弱,產品多為仿製藥,所以製劑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亞洲等地區。「從歐、美、日等主流市場中,內資企業目前獲益甚少。」該人士說。    

    於明德認為,在全球6430億美元的藥品市場中,歐、美、日三大市場占有88%的份額,是全球的主流市場。「歐、美、日三大市場體系不同於我們國內,同樣的仿製藥製劑,在三大市場上企業可以獲得相當於國內5~8倍的利潤。」更為現實的是,目前國內製藥企業近半產能閒置,「產能嚴重供過於求」一直是很多製藥企業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面是國際主流市場的利潤誘惑,一面是國內市場的產能過剩與惡性競爭。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在醫藥產業規劃中強調製劑出口國際主流市場的良苦用心,「走出去」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國際化是一個上選的突破口。」大連美羅大藥廠總經理羅國良告訴記者,2005年該公司在全國率先通過了澳大利亞TGA認證,2007年又通過了TGA認證複查。美羅也因此陸續接到了多筆國外的OEM(貼牌生產)訂單:美國來諾的15億片解熱鎮痛藥;德國的1.2億片銀杏葉製劑;英國愛倫公司的拉坦前列素滴眼劑等。「今年上半年,我們OEM固體製劑的生產規模將增加到年產30億片/粒。」羅國良說。有消息稱,大連美羅在美國申報的ANDA(新藥申請,向FDA提出非專利藥申報的文件)項目也可能在今年年底獲批。    

    於明德認為,改革開放縮小了我國與世界製藥水平的差距。研發、創新和GMP、GCP、GLP、GSP等質量規範的推行和升級,讓我們更接近主流市場的質量標準。在於明德看來,「中國製劑『走出去』的時機已經成熟。」    
 
    2、誰在弄潮?    

    如果說,國際主流市場是一個待開發的藍海,那麼,首吃螃蟹的企業無疑是智勇雙全的弄潮兒。其中,不乏深圳立健、浙江日升昌這樣名不見經傳的新興企業。    

    據深圳立健藥業總經理歐陽青介紹,2006年7月21日,該企業通過了包括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以及無菌粉針劑4個劑型的德國cGMP認證,頭孢呋辛、頭孢唑林、頭孢曲松及頭孢噻肟4個品種共12個規格的粉針劑同時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許可證。按照歐盟的有關規定,製劑的上市許可證只頒發給歐盟境內的合法企業。境外企業要將製劑賣到歐盟市場,必須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或者通過當地的合作夥伴。據了解,美國的FDA認證亦有同樣的要求。    

    於明德指出,在此前提下,中國製劑要進入歐美市場,通過併購當地企業、註冊分支機構或尋找合作夥伴等途徑較為可行,其中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最容易的途徑。據記者了解,目前已通過歐盟認證的海正藥業、無錫凱夫、上海天平等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路徑:海正藥業通過了歐盟的EDQM認證,得到了國際製劑工廠的定點生產權;上海天平通過了英國的MHRA固體製劑認證和澳大利亞的TGA水溶劑認證,為英國瓦特公司貼牌生產;無錫凱夫和深圳立健通過了德國的cGMP認證,以德國公司的委託加工廠身份進入歐洲市場。    

    這些企業為了「走出去」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而選擇好境外合作夥伴也是製劑出口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於明德30年的醫藥行業管理生涯中,有過很多次與境外企業交流的機會。他告訴記者,國外的政策法規、操作流程甚至人文傳統,與中國都有著「太大的差異」,各主流市場之間也有不少區隔。他認為,對於剛剛「試水」的中國製藥企業來說,在國外沒有銷售渠道的現實狀況下,OEM和委託加工等形式雖然是權宜之計,但如果未來在這一領域「遊刃有餘」了,就可以談併購、註冊自己的公司、扶持自己的品牌了。    

    浙江日升昌快速通過FDA認證就是「借力打力」的代表案例。2004年,傅龍雲成立了浙江日升昌藥業有限公司,當時日升昌自主研發的產品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已經在2003年申報了國內的臨床試驗。2006年,公司取得了藥品生產許可證。2007年初,美國一家著名的藥品銷售商主動找到了日升昌,要求為其北美市場生產軟膏產品。經過充分考察、調研和多次直面交流後,該公司與日升昌很快達成了長期合作的協議。同年,日升昌的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通過了美國FDA的註冊認證。2007年11月,首批價值30萬美元的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從浙江東陽日升昌生產基地發往美國。    

    某醫藥諮詢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類似的非專利藥研發投入少,只需做一個生物等效性試驗,就可以向美國FDA申報簡化新藥申請(AbbreviatedNewDrugApplication,ANDA),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後可以獲得比原料藥出口更多的利潤。

    3、突破壁壘    

    中國加入WTO後,全球醫藥市場轉移生產和委託加工業務日趨擴大,歐、美、日等許多跨國公司把原料藥和中間體產品轉移到中國企業生產。「轉移生產給本土企業惡補了國際規則、環保理念、質量規範以及專利保護等等課程,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競爭能力和國際地位。」於明德認為,在OEM訂單和利潤背後,國際標準對接和產品質量突破是中國製劑出口亟待跨越的門檻兒。    

    海正、華海等原料藥出口企業的轉型,曾經給業界帶來不少思考。歐陽青認為,在硬體方面,我國與歐盟等主流市場准入標準的差距並不大,差距主要在軟體管理方面,如驗證、風險評估、偏差等細節。「國際認證更注重驗證,強調體系的規範性、可控性。」歐陽青說。於明德強調,國外除了對製劑的認證之外,對原料藥還有連帶認證,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另外,我國新版藥品GMP標準接近歐盟標準,這說明本土製藥行業的門檻和規範正在不斷與國際標準接軌。    

    對於如何選擇製劑出口的突破口,先行者們各有經驗。據歐陽青介紹,深圳立健的前身從事原料藥出口業務,過硬的產品質量為其贏得了一家德國企業的長期訂單。當立健決定增加高附加值製劑的生產業務時,其德國夥伴也正在考慮把他們的製劑OEM從法國和義大利向低成本市場轉移。雙方一拍即合。「德國夥伴在立健獲取歐盟認證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陽青對此毫不諱言。他認為,國內眾多進行相關認證諮詢的第三方公司,更多的是進行流程和文本的導入,缺乏實地操作的感性經驗,「如果有一個非常熟悉出口目的國認證體系的境外合作夥伴,無疑會事半功倍。」    

    而傅龍雲也承認,日升昌的成功不僅得益於高級研發人員出身的管理團隊,也離不開那家美國著名的藥品銷售公司在美洲長期的商務經驗和廣泛的資源。記者了解到,FDA認證全程都是日升昌管理層親歷親為,沒有動用任何翻譯和諮詢人員,「這確保了我方對認證過程的全程控制和高效率達成。」龍雲說。    

    其實,日升昌的快速認證還有一個竅門,那就是產品的選擇。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在美國是一個OTC產品,美國FDA對OTC產品的質量、說明書、標籤等都有詳盡的規定。該產品應用廣泛,其療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認同。而日升昌作為中國的首仿,在做國內相關認證時就採用了FDA的標準,這為未來的國際對接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製劑出口方面,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印度。」在羅國良看來,中國製藥工業要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關鍵是驗證系統對接、員工語言能力、產品篩選和研發能力等方面。此外,管理層對未來要有戰略把握,摒棄機會主義,做好長期規劃。據記者了解,大連美羅在製劑出口方面已累計投入上億元,雖然目前已接到境外訂單,但還沒有產生回報。    

    但是,初涉藍海者對未來都很樂觀。「不要低估了主流市場對中國仿製藥製劑的需求,

    他們對中國企業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和寬容。」歐陽青說。於明德認為,中國製劑「走出去」肯定是未來趨勢,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獲准進入主流市場。他同時也提醒企業,承接國際市場委託加工業務的價格和品種也會產生新的競爭,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低成本、高質量,第一家承接對外委託加工業務的企業通常利潤最高,後面的企業利潤會逐步降低。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