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2014即將落下帷幕,一些國外的預測機構也紛紛推出了關於智能穿戴產業2015年度的預測,當然目前被引用的比較多的是關於2015年度可穿戴設備產業出貨量會有回落的報告。其實這份報告的參考價值並不大,而我否定這份報告的原因在於,一是Apple Watch的發布必將帶動智能穿戴產業的再次爆發,以及建立用戶對於智能穿戴的認知;二是2015年智能穿戴產業將會在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領域之外獲得橫向與垂直的延伸,包括醫療、服裝等領域。
在我看來可穿戴設備能被廣泛接受與爆發的基礎是為用戶提供實際的,並且科學的指導意見,而非停留在數據的採集、處理、反饋,並不是停留在一些概念層面的自我陶醉。當然,數據的採集、處理、反饋是基礎,而能根據監測數據發現問題,同時根據問題為用戶提供解決的指導意見或方案,這才是消費者的「痛點」。
不僅是可穿戴設備,我認為目前所有的智能產品都有個誤區,就是在產品的單點創新上很突出,站在產品的總體使用方面來看,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考慮不周或者體驗欠缺。這可能由兩個方面導致:一是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是個不斷修正、積累經驗的過程,因此在產品功能、實用性、交互體驗方面的考慮缺乏經驗沉澱;另一方面是智能產業的從業人員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群體,或者說是網際網路領域的人員跨界而來,對於實際應用型產品的設計、製造方面缺乏經驗積累。
從市場角度來看,可穿戴設備是個趨勢產業,長期一定向好。從表面與短期來看,可穿戴設備產業存在三問題有待理順:
一是產品的概念創新與商業化應用之間有待理順。概念創新類的產品應用性方面相對要求偏弱,而對於商業化的產品則更側重於實用性、可靠性、舒適性、交互便捷性等方面性能。而這個問題通過產業的發展,藉助於時間,就會逐步理順,從而讓可穿戴設備產業步入產業商業化的軌道上。
二是價格與價值之間有待理順。當前一些消費者認為可穿戴設備的價格偏高,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心理與認知的出現,並不是產品價格本身的問題,而是價格與價值之間出現了錯位,導致給消費者帶來了貴的感覺。而可穿戴設備的價值並不是一塊智能手錶那麼簡單,也不是為用戶監測發現問題那麼簡單,而是基於雲服務與大數據為用戶提供解決問題的參考方案與指導意見,這才是可穿戴設備硬體以外的價值。
三是產業認知與消費者認知需要理順。目前消費者似乎對於可穿戴設備不太滿意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的消費者幾乎沒有購買可穿戴設備的概念。這主要是產業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功能定義與消費者認知需求之間存在偏差,消費者並不一定需要萬金油的產品,而更希望獲得能為自己的生活、健康、工作等提供實際幫助的產品。
這三個問題如果沒有理順,不論企業的營銷做的多麼強大,或者概念炒作的多麼吸引人,都不是可持續的道路。同時容易給用戶帶來「被欺騙」「被忽悠」「被強姦」的感覺。而這個其中最關鍵的,也是決定可穿戴設備產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在於產業鏈的提升,以及產品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