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表示,2015年奶業的發展現狀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加快奶業升級轉型是當今唯一的出路。面對當前的種種困難,我們更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念,調整乳品結構,大力推廣巴氏奶的發展,促進奶牛標準化的養殖。
放眼世界,近年來我國乳業發展明顯加快,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原奶生產國,2014年全國原奶產量3725萬噸,同比增長5.5%。
緊盯當前,乳品市場需求不足,加之國際奶價的衝擊等多重原因,賣奶難、倒奶、殺牛等現象在我國多省市頻頻傳出,就連奶業老大的內蒙古也受到了較大衝擊。
據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全國原奶主產區平均價格較年初下跌9%,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原奶。在我區,原奶收購價格從2014年1月最高的4.3元/公斤,跌至3.7元/公斤,降幅達14.8%,嚴重影響著奶農和乳製品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面對市場困局,如何讓這一產業在我國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作為我國奶業的排頭兵,此次進京,帶著全國奶農和乳製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重託,針對當前奶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來自我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們聯名提交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健康發展的提案》,呼籲國家加大支持力度,助推奶業向著健康「奔跑」!
奶業發展的蓬勃之力
奶業是世界公認的節糧、經濟、高效型畜牧業,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我國奶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產業規模、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4年,我國奶牛養殖業產值約占全國農牧林漁業總產值的3%,乳製品加工業占農畜產品加工業的10%。
作為內蒙古富民強區的支柱產業,一連串耀眼的數字展現出我區奶業發展的蓬勃之力:2014年,全區奶牛養殖業產值占農牧林漁業比重達到21.1%,乳製品加工業占農畜產品加工業比重達7.8%。奶業惠及奶農60多萬戶,養殖純收入近60億元,約占全區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目前全區荷斯坦奶牛存欄195.7萬頭,牛奶產量788萬噸,在全國的占比超過20%。我區乳製品加工業的兩大航母——伊利、蒙牛年產值合計超千億元,銷售額分別居世界乳製品企業第10位和第15位……奶業為北疆富民強區奏響更強音。
根據奶業行業市場調查分析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奶業積極轉型升級,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態勢。
在內蒙古,自從2008年國家啟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以來,中央已累計安排我區預算內資金7.5億元,實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擴建1053處。通過工程建設,奶牛養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單產由2008年平均4.5噸提高到6噸,原奶品質穩步提升,奶業提質增效十分明顯。
正是由於奶牛規模化養殖水平的大幅提高,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風險,確保從源頭對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控制,乳製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正如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之言,我國的奶業發展有基礎、有潛力,特別是我國的奶製品市場潛力巨大、空間廣闊,「一是我們國家奶業的產業轉型升級有基礎;二是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巨大的需求潛力將會轉化為奶業發展的巨大動力;三是質量安全有保證,生鮮乳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放心的,而且在持續向好。」
渴望破寒迎春
「原本想發展到1000頭,現在養這600多頭牛都有些困難,每頭牛一天的成本就是60元。」錫林郭勒盟鑫鑫牧業的廠長郭永祥近日在養牛上打起了退堂鼓。
隨著奶牛的集中化、標準化養殖,牛養得越來越好,牛奶的質量也越來越高,但隨之也帶來了養殖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而奶價卻不斷下跌,這無疑對養殖戶而言是雪上加霜。
據媒體報導,奶價下跌「併發症」在全國多個省市上演。從去年山東倒奶殺牛事件首度曝光以來,青海、河南、浙江等地奶牛養殖戶的倒奶、殺牛事件也頻頻傳出。
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全國原奶主產區平均價格較年初下跌9%,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原奶。
在我區,隨著原奶收購價格下跌,目前我區工業奶粉生產企業停產9家,占34.6%。各大加工企業累計拒收原奶8356噸(其中,倒奶1171噸)。非正常淘汰奶牛1.6萬頭,奶戶直接損失近1.9億元。
但是一個現象應該注意到,這邊廂,我國乳品市場需求不足;那邊廂,進口乳製品大幅增長。2014年1—9月,全國乳製品銷量僅1941.7萬噸,同比下降1.5%。需求不足也導致主要乳品加工企業庫存大量增加,我區的伊利、蒙牛集團存貨量已近90億元。為了減少損失、避免風險,出現乳品加工企業限收、拒收等現象。而2014年全國進口奶粉100萬噸,增長64%;常溫奶35萬噸,增長近1倍。
有專家表示,受到國際奶價的衝擊,去年國際原奶市場價格大幅下降,8月份國際原料奶到港價為每公斤2.4元,比我國原料奶價格低1.5元。然而由於國際原料奶價格較低,也致使我國進口乳製品大幅增長。
與國際奶價下跌相反的是,我國的養殖成本偏高。目前,紐西蘭每公斤原奶生產成本為2.5—3元,而我區成本在4.2元/公斤左右,已高於國內市場收購價格0.5元/公斤,養殖場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一方面是由於是乳品市場需求不足,儘管我國人口眾多,但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不到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另一方面,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不高。雖然近幾年我國奶牛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但總體水平偏低,呈現小而散的特點。目前我區非標準化中小養殖場供奶量近30%。這些養殖場硬體條件差,飼養水平有限,經常出現抗生素超標等問題,原奶質量無法保證,這也是我區乳品加工企業拒收倒奶的主要原因。」我區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19年奶酪及乳製品行業市場價格專題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奶業大區的破局之策
奶業,是我區最為成熟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產業。如何推動奶業獲得健康持續發展,作為奶業排頭兵的內蒙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建議國家繼續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
「以我區為例,近年來,300頭以上奶牛的養殖場已全部進行了規模化改造,但隨著原奶安全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現有養殖場基礎設施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仍需升級完善。還有很大一部分養殖場因為沒有達到國家支持的標準,正在面臨淘汰風險。」來自我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扶持力度和補助範圍,支持我區實施1000處養殖場升級改造,連續3年、每年支持我區改造100—300頭養殖場1400處,實現規模化養殖。
——建議國家啟動原料奶成本補貼政策。
為了保護奶農利益,確保奶牛養殖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當國內原奶生產成本高於國外1元/公斤以上時,按照生產成本差價20%對奶農進行補貼。比照國家農機補貼辦法執行,由奶農持交奶發票報帳,以一卡通形式撥付補貼資金。
——建議國家加強乳製品價格管理。
一是建立原奶最低保護價格制度。當市場價格高於保護價格時,企業按市場價收購;當市場價格低於保護價格時,按保護價收購。
二是建立原奶價格政策性保險機制。保費按比例由政府和養殖場共同承擔,養殖戶自願參保。每年分地區,分生產淡、旺季測算行業平均生產成本,當市場價格低於本地行業平均生產成本時,保險公司向參保養殖場支付保險金,保障奶牛養殖場不虧損。
三是建立奶業風險基金。資金由奶牛養殖戶、乳品加工企業、鮮奶收購站、飼草料經營企業和國家按不同比例和標準共同募集,主要用於對加入風險基金奶牛意外死亡、疫病奶牛捕殺的補貼。
——建議國家支持我區飼草料基地建設。
目前我國原奶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優質飼草料缺乏。據統計,僅苜蓿草一項占奶牛飼養成本就達到12%。2014年全國苜蓿草需求為230萬噸,其中近40%需要進口。而國產苜蓿價格只有進口的70%,如果全部國產,可節約9億元。建議國家大力推進「振興奶業發展苜蓿行動」,每年支持我區新建苜蓿草基地20萬畝。
——建議國家建立奶粉長期收儲制度。
鑑於目前奶業市場供需變化異常,淡旺季奶源供給差異明顯,希望國家建立長期的奶粉儲備制度,依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儲備數量,按照貯備成本每噸每年給予企業補助。
奶業是現代農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我們相信,在國家的關心支持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奮力拚搏下,讓奶業強起來,讓農牧民富起來,讓全國人民都喝上咱國產的放心奶,必將成為一道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