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內空調產品零售量為786萬台,同比下降4.7%;冰箱產品零售量462萬台,同比下降9.2%;洗衣機零售量312萬台,同比下降1.7%。此外,2015年五一商戰周期(2015年4月13日~2015年5月3日)國內液晶電視市場零售量425萬台,與2014年同期三周相比下降了3.4%。以下是2015年5月我國家電行業市場分析。
業內人士說,由於網購衝擊,家電廠商傳統的節假日促銷效果已經大不如前,蘇寧、國美、京東等自造的O20購物節、黑色星期五、6.18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流了傳統節假日的消費量。更多行業資訊可查詢《中國智能家電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一方面國內家電產業正處轉型升級關口,龍頭企業紛紛轉型製造和銷售高端智能家居概念產品,以提高盈利能力,跳出固有的粗放式規模增長路線;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風生水起,很多家電廠商開始向外拓展,與家電以外的企業跨界結成戰略同盟,籌謀經略更大的業務棋盤。
從歷史上看,這是中國家電企業從國內巨頭成為國際巨頭的必經之路。歐美企業和日韓企業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比如三星做智慧型手機、GE西門子拋售家電、松下轉戰汽車、索尼娛樂金融等,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家電企業必然也會迎來同樣的選擇,即製造家電產品並不是永恆的。
家電消費不景氣,洗牌是一個必然過程,產業升級對行業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也是非常殘酷的。即使是日企巨頭的彩電產品,品牌、技術還在,為何不得不做出退場的決定,因為現在造一台電視、冰箱或洗衣機的技術門檻和20年前相比,已經不是同一個時代,而彩電消費市場卻很難再有大規模增長。
因此,國內家電消費市場的低迷,恰恰說明中國家電市場的競爭更加成熟,用戶消費更加理性。
比如購買電視,現在的電視機早就不是上個世紀能彰顯家庭生活水平和地位的產品了,一部高端手機的價格能買好幾台32吋電視,廠家之間的產品實力差距縮小,消費者不會輕易地選擇哪個品牌,而是網上比比價,線下看看貨,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消費者停止購買,轉為持幣待購,可能僅僅是因為聽說某家電商下個月要促銷,五一之後再買。
電商大規模造節,讓線下傳統家電廠商類似「錯過今天,再等一年」的宣傳口號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