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銅加工行業市場需求清淡,庫存積壓,價格倒掛。讓銅加工企業陷入「生產虧損,不生產也虧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銅材價格的倒掛。以下是2015年我國銅加工行業市場分析。
銅價連續4年下行
該負責人列舉了去年4月銅市場的行情,當時廢銅國內價格大概是4.3萬元/噸,而國際價格是6600美元/噸,折合人民幣約4萬元人民幣/噸,加上關稅約4500元/噸。「在不包括運費的情況下,廢銅進入國內的成本已經超過國內廢舊銅價,倒掛明顯,貿易商運到國內的廢銅是虧本的,因此國內廢銅進口疲軟。」「價格是這個行業的風向標,2011年至2012年是銅市場最好的時期,國內廢銅價格達到6.4萬元/噸,但隨後一直往下跌。」上述負責人表示,2014年,廢銅價格一路下探,最低到了4萬元/噸,價格不斷下行,說明整個行業比較困難。
銅加工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銅加工的主要成本是「銅價+加工費」,按理說受銅價影響不會太大,但一家銅加工上市公司人士介紹,以漆包線為例,原來塗在銅線上的一層油漆,都可以按銅價賣,銅價下跌,自然這一層利潤就降低了。
此外,銅加工企業進貨後,由於銅價仍不斷下行,導致加工後的銅材成本高於市場現貨價,也導致企業虧損。
企業面臨一次洗牌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預計2015年銅加工行業依然維持下行狀態,行業競爭加劇,銀行放貸意願下降,兩極分化愈發嚴重。
至於銅拆解方面,麻智輝表示,受累於美國經濟疲軟導致的廢銅進口成本增加與國內精煉銅價格偏低,銅拆解企業盈利依然不容樂觀,企業面臨的壓力巨大。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利潤空間的大幅縮水,讓不少銅加工企業選擇了逃離行業,在尋找一些高附加值產業時,往往又會陷入選擇性錯誤,加上資金鍊的壓力,最終讓這些銅企經營雪上加霜。
銅加工產業效益低下與加工成本上升亦有很大關係。據鷹潭工業園一家銅企負責人介紹,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及環境成本的全面和持續上漲,使絕大多數銅加工企業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徘徊,虧損面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銅加工業領域的投資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投資項目產品方案雷同,加劇了國內市場銅加工材的同質化競爭。而且,銅材加工費持續走低,加工企業微利運行甚至虧損,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困難。
「同質化競爭必然要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銅加工企業面臨一次洗牌的過程,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分析師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銅價仍然會維持偏弱震盪的格局,基本面要出現改觀,至少需要到2016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