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中航工業貴州西南工具(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西工)在刀具業務上的發展已有近50年,不能說行業的積累、認識和經驗不足。為跟上數位化製造的浪潮,近幾年在現代刀具業務上也邁開了步伐,定位航空航天難加工材料領域,引進國際一流的裝備,初步建立了整體硬質合金銑削和孔加工刀具的研發能力。
總結來看,這些投入取得的成效與我們的初衷相差甚遠,幾經努力,仍沒有找到適合我們發展的模式,與具有數十年產業發展經歷的企業地位不符,原因究竟何在?我認為,現代刀具與傳統刀具在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業態已發生巨大變化,舊思維、舊模式已不適應新常態、新需求了,需要新的發展思路,找到新的發展模式。
一、新常態下行業的發展機遇
經濟新常態的特徵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第二、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
第三、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在消費需求方面,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製造業在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我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的能力和水平。
國外刀具跨國集團建立了以成套切削技術服務為核心能力的營銷渠道網絡,市場營銷業務基礎牢固。國內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長期以標準高速鋼刀具為主,建立的是批發代理銷售模式,刀具的技術含量低,以價格競爭為主。是否具備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現代刀具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向客戶提供切削加工技術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兩個基本要素就是先進的刀具和優質的服務。
數位化製造將是製造業發展的新常態,刀具需要面對這樣的新常態,「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專用化」的刀具成為數位化製造的必然選擇。
據2011-2015年中國手工工具市場分析預測與產業投資建議分析報告顯示,在投資方面,有國家戰略作支撐,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競爭,經濟總量和質量是綜合國力的體現,製造業是整體經濟發展的核心,製造業的產業鏈長,提供的就業崗位多,而工具機工具行業為製造業提供工作母機,刀具為製造業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手段,是機械加工的「牙齒」,直接決定加工的質量、效率和成本,是數位化製造系統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現代高效刀具產業作為提升綜合國力的必要手段之一,一定會成為製造業的投資熱點。
另外,中美、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緊鑼密鼓,全球經濟將進入新階段。對高端製造業而言,在協定框架內,今後會用更多的國際投資和併購重組的機會,我國的機械基礎零組件行業,尤其是對主軸、導軌、絲槓、軸承、緊固件、現代高效刀具等行業而言,更是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發展的新常態。
在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方面,當前我國製造業最大的問題是產能過剩,行業開展整合重組是經濟結構調整最重要的手段,企業兼併重組,產業集中度提高,對製造業來說是必須適應的新常態。
我國刀具行業仍然散、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刀具企業有493家,2013年,我國刀具市場規模為330億,其中國產刀具為215億,按企業平均銷售只有4300萬元。而且行業現有的能力主要是傳統刀具產業,是一定會被數位化製造的大潮淘汰的,這樣的產業形態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行業發生變革是必然的選擇,刀具行業的領導企業有機會整合重組行業資源,一定會形成以若干龍頭企業為主,眾多專業技術突出、細分市場有優勢的中小企業為輔的行業格局。
從全球來看,已形成以「山特維克」、「依斯卡」等少數刀具跨國集團為主,大量有專業技術優勢或細分市場優勢的中小企業為輔的行業格局。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強國,刀具等製造業的基礎產業必須要儘快提高,目前的情況與大國的地位不符,這正是行業的後發優勢。從這個角度說,今後一段時間是行業整合重組的機遇期,也是中國刀具行業實現後發趕超的機遇期。
在生產要素方面,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這也是我們刀具轉型升級過程必須經歷的新常態。
現代高效刀具涉及的專業學科小、技術交叉多、前沿性強,國內從事刀具研究工作的院校、機構和研究人員少,人才本來就具有稀缺性。現代高效刀具的技術核心主要集中在刀具的數學建模和仿真優化設計,以及刀具材料和塗層的研發上。
數位化建模和仿真設計公開的資料鮮見,因為這是刀具企業最核心的技術,是建立刀具標準和規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及最關鍵的核心能力,也是最核心的商業秘密、最核心的競爭力。這些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家刀具跨國集團和五軸數控工具磨床製造商,中國沒有一家企業掌握這項核心技術,少數幾家企業和院校剛剛開涉足這個領域的研究,這正是我們最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刀具的技術創新50%以上在刀具材料領域,30%以上在塗層領域,其餘主要在刀具刃口的精細化處理上。刀具的仿真設計以及材料和塗層的研發能力決定了刀具企業的市場服務能力,也決定了企業的行業地位。
傳統的勞動力雖然成本低,但知識程度也低,不符合現代刀具技術密集的特徵。從這個角度看,經濟新常態本身就是高效刀具產業發展的催生劑,新常態下,創新必然是現代高效刀具發展的驅動力,也必然是現代刀具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在市場競爭方面,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計算機、通訊、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拉近了企業或產品與客戶的距離,客戶可以更加容易的表達他們的需求和願望。但同時也讓我們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傳統的生產製造活動和銷售實物產品的活動,其價值鏈的增值能力越來越弱。因此,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競爭優勢,不得不重新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產品價值鏈中的服務環節,開始成為優秀企業最重要的經營活動,在服務活動的差異化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正如我們所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開啟從製造向服務的轉型步伐,許多國際一流的企業開始將製造活動外包,而自己著力於產品的研發、設計、營銷和服務。
對於我們的現代刀具業務來說,怎樣順應全球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的浪潮,適應新的競爭形勢,形成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和服務策略,是我們現在必須認真考慮並嚴肅對待的重要課題。
在資源環境方面,傳統的低水平、資源型、高能耗的粗放發展方式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質量。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成績。但,我們也應看到,從人均GDP的角度看,2014年,我國人均GDP(6747美元)在全球排名為84位左右,只有日本(全球24位左右,人均38491美元)六分之一左右,說明我國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從刀具行業來說,我國高速鋼、硬質合金的消耗占全球消耗的40%,但刀具銷售只占全球銷售的15%,充分反應了國內刀具行業發展的粗放和資源浪費的嚴重。中國長期以來以僅占世界23%的稀土儲量、47%的鎢儲量,向國際市場供應了90%的稀土產品及80%的鎢產品。我們長期處在全球產業分工的低端,以犧牲環境的代價,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性原料。這種狀況必須得到改變,這是能夠幫助刀具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是巨大的後發優勢,也是發展中的新常態、新機遇。
在資源配置方面,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同時也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作用,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來影響產業發展方向。
隨數位化製造的深入,高端刀具市場呈增長趨勢,尤其是國內。刀具是數位化製造的組成要素,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質量的關鍵手段,在製造成本的改善上,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歐美已開發國家,刀具的消費是工具機消費的45%左右,而我國是15%左右。說明我國製造業仍然以低端刀具消費為主。換句話說,受刀具影響,我國還有大量的數控工具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率。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還有產能沒有得到充分釋放,這也是一種潛在的資本低效使用。
國內一直是重工具機、輕刀具,高端刀具發展嚴重滯後,這種現象至今仍未改變。國外則主要是大企業或財團引領著產業發展。工量具產業品種規格繁多,在全球範圍內,刀具企業規模普遍小,行業的經濟總量小,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小,因此,國內各級政府和大企業集團對工量具產業的關注很少。目前國家提出了提升製造業水平和能力的發展戰略,隨著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發揮出來,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一定會受到各方重視,一定會像國外一樣,形成產業投資財團或大企業集團引導產業發展的格局,這也是現代刀具發展遇到的新常態、新機遇。
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國在刀具材料、塗層、裝備、測量、切削機理、數學模型和切削仿真等領域處於全方位落後。刀具製造相關的裝備領域幾乎都是歐美已開發國家遙遙領先。金屬切削仿真軟體主要是美國的第三波(ThirdWaveSystems公司),該公司的AdvantEdgeFEM是一款CAE軟體,用於金屬切削工藝的優化。
國外刀具企業的數位化、自動化水平高於製造業的平均水平,是數位化製造業的典範,而國內刀具企業生產線上仍是大量六、七十年代的普通設備,數位化、自動化水平遠低於製造業的平均水平。
同時,當今切削刀具的技術核心已經轉移到刀具的數位化建模和仿真設計,以及刀具材料和塗層上。而簡單的標準刀具截形計算、幾何角度、熱處理等傳統刀具的核心技術,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在數位化製造時代,世界各國都很難再將各工廠個性化的數位化加工特點,以及標誌著各刀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材料和塗層用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規範起來。國外,符合國家標準只是產品的市場准入條件,在競爭中生存發展靠的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刀具企業的企業標準和技術規範在技術指標上要高於國家標準。國內,株洲鑽石和廈門金鷺也在致力於自己企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刀具隨數位化製造一起成長,製造業對刀具的認識,以及對刀具的使用和要求已經升級,而刀具企業自身也經歷了碳素工具鋼、高速鋼向硬質合金和超硬材料的升級,刀具的技術、研發、營銷、服務體系比之前要更複雜,換句話說,刀具的模仿越來越難,自主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型刀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越來越小,行業的競爭已是標準的競爭,已經形成刀具企業或刀具用戶自定企業標準的格局。
可以說,伴隨刀具的技術演進,技術的複雜度和前沿性越來越強,小企業不能在刀具材料、塗層等領域形成大的研發投入,在關鍵技術領域不能建立自己的標準,在市場競爭中不能占據主動,這也是國外刀具行業通過併購形成少數跨國刀具集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些也是現代刀具發展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同時也是發展過程中的新機遇。
在「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網際網路 」等戰略的引領下,刀具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迎來了發展的新常態。
二、現有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歐美已開發國家伴隨切削技術的進步,通過不斷的併購重組,已形成以幾家國際化的刀具企業集團(山特維克、伊斯卡、肯納等)為主,大量有專業技術或細分市場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為輔的行業格局。而我國刀具行業仍然是技術水平低,資本投入少,企業規模小,行業格局散,缺少行業領軍企業。
幾家刀具跨國集團已建成了以「成套切削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全球市場營銷網絡,在市場和客戶中已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而我國刀具行業普遍採用「大批量標準刀具生產+代理批發銷售」的模式,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的關注度普遍不高。
圍繞切削理論的創新提高刀具的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山特維克等已經建立了現代刀具的技術研發體系,在刀具數位化建模和仿真設計、刀具材料、塗層、檢測、切削機理研究及相關的裝備技術領域遙遙領先。而我國從事切削理論研究的院所、企業、機構少,人才有稀缺性,刀具的自主創新少,金屬切削理論一百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每一次切削技術的進步都由歐美工業強國引領。
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在數位化加工中選用的刀具,進口刀具占有80%以上的份額,說明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有受制於人的風險,刀具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隱患,是制約成為工業強國的一道障礙。
中航工業西工近50年的刀具發展模式是:大批量標準刀具製造+代理批發銷售,這也是國內工量具行業的標準運營模式。在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下,公司採用這種模式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建立了公司的市場地位,「西南工具」也曾經是行業的領導者之一。發展到今天,在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下,在數位化製造逐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我們仍然死守這種模式,「SWT」已經淪落為低端刀具的市場形象,究其原因,這種模式使我們離客戶太遠,對客戶需求變化的反應太慢,溫水煮青蛙,我們敗在墨守成規上。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沒有不變的市場,對公司的市場觀我們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踐行。
三、基本判斷與認識
通過以上分析和認識,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結論:
第一、國內高端刀具行業正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市場潛力大。
第二、國內刀具行業還沒有龍頭企業,小、散、亂、弱的行業格局需要新思路、新模式來破解。
第三、全面併購和合作發展是刀具企業做大作強的必由之路。
第四、數位化建模和仿真設計,刀具材料和塗層研發能力決定了刀具企業的行業地位。
行業積累的後發優勢亟待釋放,而束縛我們現代刀具發展的問題和困難有很多,但關鍵的是我們的觀念和思維,是我們對現代刀具技術邏輯的深入認識和分析,是我們對現代刀具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和把握,是我們剖析、解構新事物的熱情和動力。
不論是技術上,還是管理上、認識上,我們沿襲的依然是傳統刀具的習慣、方法和思維。
歸根到底,我們是在用傳統刀具的思維破解現代刀具發展的難題,這條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舊模式已不適應新需求。
四、「實物 服務 數據」,現代刀具發展新模式
要研究新常態下刀具發展的新模式,找到破解發展困局的方法,我們還必須深入、清晰的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我們不差錢。
中國工具機消費穩居全球第一,是製造業大國,我們也不缺客戶和市場。
中國瓦爾特、安卡等五軸工具磨床數量世界第一,我們更不缺產能。
中國高速鋼產能及刀具等製品產量全球第一,鎢的儲量及硬質合金製品產量全球第一,我們還不缺資源。
但,為什麼我們是經濟大國,是製造業大國,而不是經濟強國,不是製造業強國?為什麼刀具的技術能力和市場地位卻遠遠落後,與大國地位不符?
與國外刀具企業,如山特維克、伊斯卡等相比,中國的刀具行業差在哪?
與國內刀具企業,如株鑽、金鷺相比,我們西南工具差在哪?
我認為以下三點最關鍵:
第一,與國外相比,我國鎢、鉬、硬質合金、高速鋼產量占全球40%以上,但硬質合金粉末冶金技術、塗層技術以及相關裝備差距很大,相關裝備能買到,如株鑽、金鷺等,但技術規範和標準買不到,這是制約我國刀具發展的一個因素。
第二,我國雖然有全球最多的五軸工具磨床,但由於國外廠商對核心技術的嚴密封鎖,我們很難利用磨削軟體進行二次開發,只能生產軟體提供的標準刀具。沒有自己的刀具數學模型,這是制約我國刀具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個大障礙。
據此可以判斷:山特維克、伊斯卡等國際一流刀具集團一定有自己的刀具數學模型,其數控工具磨床上安裝的一定是自己的磨削軟體,金屬切削仿真優化用的是自己的數學模型。
株鑽、金鷺在刀具數學模型領域的研究起步時間也不長,國內的院、所、企業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寥寥無幾。對中國刀具行業而言,除要加快刀具材料和塗層技術的研究外,更要加快提升刀具參數化三維數學建模及仿真設計的能力,誰先掌握參數化建模和仿真優化設計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刀具設計和製造標準、規範,並建立系列化的刀具標準,誰就占據市場競爭的主動。
第三,傳統刀具時代,「大批量標準刀具製造+批發代理」的模式已不適應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
仔細研究國內外刀具企業的發展軌跡,我認為,要充分利用好我們的後發優勢,在「製造業強國」的國家戰略下,「實物+服務+數據」是現代刀具產業發展新模式。
實物
建立刀具參數化三維建模的能力,開展計算機仿真優化設計,結合一定的切削試驗驗證,從而制定系列化、標準化的刀具產品體系,形成全新的實物保證能力。「三維建模、仿真設計、切削驗證、建立標準」,這十六個字是「實物」的新概念,是未來刀具的核心競爭力。有了自己的刀具三維數學模型,我們可以快速實現仿真設計,可以建立自己的刀具磨削軟體。
服務
具備切削技術的研究能力,能提供成套切削技術解決方案,有刀具的集成供應的能力和快速響應能力,能在客戶現場設立「自動售貨機」,做客戶刀具應用的保姆,這是服務的新概念。
服務的核心是解決客戶的管理痛點,如,存貨管理,這是每個企業管理的「雞肋」,費時費錢費力。存貨的產生歸根到底是由於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如果我們能依託數據分析,細分終端需求,承包客戶的刀具使用和管理,設立終端「刀具自動售貨機」,準確、及時、保質保量滿足客戶,讓客戶刀具「零庫存」,甚至幫助客戶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降低製造成本。這是刀具製造服務化轉型的必然趨勢,也一定能重新塑造刀具行業運營的「新生態」。
數據
利用計算機、通訊、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拉近我們與客戶的距離。開發刀具應用管理系統,連接「刀具自動售貨機」、「刀具立體倉儲」等數據終端,建立數據網絡,應用「大數據」理念,通過數據分析細分客戶需求,細分產品類型,細分需求節點,以此指導刀具設計、計劃投入、市場營銷、存貨管理、物流配貨、技術研發、質量提升、成本改進等工作。
五、建議
刀具的能力和水平決定著航空製造的質量、效率和成本,是公司的關鍵競爭力之一,涉及國家的經濟安全,也涉及到國防武器裝備的安全。建議各高端航空製造企業將現代高效刀具作為產業發展來考慮。
1、在刀具三維數學建模和仿真設計,以及刀具材料和塗層技術上加大投入。
2、圍繞「成套切削技術」在國內外全面併購二流以上的刀具企業。
3、刀具電子採購平台布局了集采供應服務,建立完整的物流管理體系,應充分挖掘數據資源,提出數據資本,引入行業資源,按照價值鏈整合模式,成立刀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