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無機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中國燒鹼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2016年中國燒鹼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2016-03-29 16:40:24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一、概述

  燒鹼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傳統消費領域主要為輕工、紡織和化工行業,這三大行業每年消費的燒鹼量約占總量大部分,其次是醫藥、冶金、稀土金屬、石油、電力、水處理及軍工等行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燒鹼主要生產國,商品量略有剩餘,每年出口30多萬噸燒鹼供應國際市場。

  二、產量

  2015年1-11月我國氫氧化鈉(燒鹼)產量年度累計為2,787萬噸,同比下降1%。

  三、發展形勢

  展望2016年,中國燒鹼行業形勢依舊複雜:

  從產能情況來看,2014年仍有新擴建裝置計劃投產。按照歷年規律,每年實際投產的產能數量約為計劃投產的五到六成,加之2015年仍將有一部分落後產能退出,因此預計2015年淨新增產能將在150萬--200萬噸。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地區投資拉動,新建燒鹼項目增長較快,產能增幅明顯。而與此同時,下遊行業的消費雖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勢頭,但增速明顯滯後於產能的增長,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的產能過剩有所加劇。

2016年中國燒鹼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由於中國燒鹼市場整體呈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因此局部地區、特定時間的供需關係變化是影響價格走勢的關鍵所在。在供應方面,裝置的集中檢修、新擴建裝置的投產、鹼氯平衡原因制約開工均是影響供應量變化的重要因素;需求方面,氧化鋁、化纖、造紙等主要耗鹼行業的開工和採購情況決定需求的數量,此外,出口外銷的數量作為需求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市場的行情。從2014年的供需情況分析,總量供大於求的情況將依舊存在,如何有效合理利用產能,合理安排產量將是維持市場供需關係動態平衡的關鍵。

  鹼氯平衡問題仍是影響氯鹼行業整體發展的關鍵問題。近年來,由於燒鹼行業迅速發展,相應氯的產出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理論上,鹼和氯的價格變化將呈現相反的走勢,因此耗氯產品的走勢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燒鹼市場的變化,從局部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鹼氯平衡仍舊是影響燒鹼市場價格的關鍵。

  出口外銷方面,中國燒鹼每年出口的數量在200萬噸以上,占產量的7%--8%,出口外銷市場的形勢對國內市場的走勢變化也有一定影響。尤其在出口外銷企業較為集中的東部沿海地區,出口數量以及價格的變化對國內市場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且影響要大於內地省份。在2015年也需要國內的氯鹼企業更加重視國際市場,通過增加出口外銷來緩解國內市場壓力。

  中國燒鹼行業有一個較為顯著的行業特徵即生產地與消費地不重合,因此物流運輸條件對市場價格的波動也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西部地區燒鹼行業的迅速發展,其在國內產量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但主要的消費仍要依靠華東、華南等區域,西部地區只能依靠加工固態鹼的形式進行南方地區的銷售。此外,北方的沿海地區企業也有一定數量的液鹼通過船運的方式銷往南方市場,船期、天氣變化等方面因素對到貨也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市場價格。

  四、燒鹼行業轉型升級方向

  燒鹼行業轉型升級方向主要由以下幾種:

  1、首先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需要對燒鹼的產品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由於現在燒鹼的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大,傳統的生產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市場需求,為了滿足市場需要對產品進行加工和改良,爭取研發和生產出比燒鹼更加有效的產品。

  2、以發展型的經濟模式代替之前增長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保證生產量和生產產品的質量前提下,降低生產的成本,提升生產的效率是未來發展的主流,特別是燒鹼對於周圍的環境有一些污染和影響,使行業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今後必須要走的道路,因為只有適應社會發展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3、整合現有資源及時調整行業政策,推動燒鹼的科技發展。一個好的行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只要在大環境有力的條件下進行發展才能事半功倍,特別是燒鹼這種需要國家大力扶持的化工原料,需要有政策的約束和扶持。更多相關燒鹼產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燒鹼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