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大體相當於現代第三產業。國家統計局在 1985年《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中,將第三產業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第二個層次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業、保險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諮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第三個層次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科研事業,生活福利事業等;第四個層次是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那麼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如何呢?以下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現代服務業將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帶動因素。以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極大地帶動這一產業發展。主要表現為:首先,現代服務業將直接服務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專業化、高效率的服務給予支撐,現代服務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獲得快速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現代服務業將成為高新技術產業最重要的應用領域。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應用,服務業的現代化就是服務業信息化的過程。因此,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將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最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主要動力。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使其對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將促使高新技術產業不斷進行創新和實現突破。
伴隨著技術進步、生產專業化程度加深和產業組織複雜化,製造企業內部的設計、研發、測試、會計審計、物流等非製造環節逐漸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專業化服務部門,如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物流業等。「微笑曲線」是對製造業企業服務環節分化的一種形象描述:其左端是研發、設計,右端是營銷、售後服務,左右兩端都屬於分化出來的現代服務業行業;中間一段是生產和加工。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主要得益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孕育著未來重大技術的突破,也為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現代服務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大,技術創新對服務業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商業模式創新也成為現代服務業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現代服務業的商業模式比較複雜,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全新的現代服務業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題公園模式、ebay的電子商務模式、百度的搜尋引擎競價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門戶網站模式等。
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可以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把一些以前內部操作的業務,如後勤服務、諮詢策劃、財務會計、員工培訓等,儘可能交給日益完善的現代服務企業,讓那些專業性服務機構去完成,即實現企業活動外包。通過這種競爭戰略,企業的內部資源就可以專注於最具優勢的領域,集中力量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瘦身」,更趨精幹。
所謂服務品牌,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社會公眾認可,受到法律保護,能夠產生巨大效應的服務產品品牌、服務商標和服務商號。有關現代服務業的品牌有兩個層面,即企業品牌和城市品牌。美國正是由於有了沃爾瑪、麥當勞、迪斯尼、時代華納、花旗銀行等世界級服務品牌的帶動,其經濟才長盛不衰。
隨著經濟轉型壓力的增大,發展現代服務業一直是近幾屆「五年規劃」的核心要務。「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第四篇曾單獨就「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做了詳細闡述,並提出「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從當前的國內經濟形勢看,經濟轉型壓力相對「十二五」有過之而無不及,預計促進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仍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助力經濟轉型的核心方向。
中產崛起+人口周期,消費服務業迎來黃金髮展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維持高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經達到7600美元左右,已經跨入中等發展國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後是貧困人口的消失與中產階級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國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占比約為77.8%。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結構特徵的另一變化趨勢就是老齡化的加速,隨著我國1949-70年嬰兒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齡化和代際更替帶來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人的後市場相關需求快速爆發。一方面,隨著現代人生活觀念的轉變,對健康的需求增長帶動體育、健身、美容、醫藥服務等產業需求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新型消費群體如90後的崛起,也將對新興消費帶來巨大提升,如娛樂體育等。參考日本歷史經驗,隨著收入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由實物轉向服務,食品消費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醫療、交通、教育、娛樂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產業結構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加速崛起。中國製造業已經從粗放增長期進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產能過剩,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將加速從「微笑曲線」的中間過渡到兩端,從製造環節過渡到研發設計、銷售流通環節。早在2014年8月,國務院就已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並要求生產性服務業落實情況需要半年匯報一次,可見政策對於生產性服務業的高度重視。根據指導意見,當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主要涵蓋: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商務諮詢、服務外包、售後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
消費性服務業中,可關注市場需求空間大,成長性好的醫療、養老、體育、文化傳媒等領域;生產性服務業中,與製造升級和信息消費相關的智能物流、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等有望更為受益。更多相關服務業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服務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