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2016上半年在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新政的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在持續探底中開始呈現出企穩跡象。CPI重返「2時代」、PPI負增長大幅度收窄、企業利潤增速轉正以及房地產相關數據的反彈,都表明中國宏觀經濟並不存在「硬著陸」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難以持續上半年企穩的態勢。外部經濟波動的重現、內部扭曲的強化、金融風險的不斷累計與間斷性釋放、結構性改革的全面實施等多方面因素,決定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將進一步抬頭。與此同時,政策效應的遞減和房地產泡沫的管控,決定經濟政策的對沖效應將大幅度下降。
劉元春預計2016年中國GDP增速為6.6%,CPI為2.3%。他指出,「今年年底中國經濟不對稱W型的第二個底部將顯現,明年年底會出現復甦跡象,這決定了今年到明年是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佳時機。」
但是,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定會給宏觀經濟帶來短期陣痛和下行壓力。劉元春認為,在內需持續回落、外需持續疲軟、泡沫與風險上揚之時,貨幣政策一方面要避免2009-2010年和2015年4季度-2016年2季度過度寬鬆的定位,同時也要避免從緊的取向,實際貸款利率的下降無論是對「去槓桿」還是「去產能」都是必須的,同時也是穩投資的關鍵。
劉元春認為,「在高債務環境中,不僅要保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同時還要對大量的殭屍企業進行出清、對高債務企業進行債務重組,更重要的是,對銀行以及相關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實質性重構。存量調整是增量調整的基礎,特別是對中國目前的環境而言,存量調整基礎上的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強監管依然是我們走出困局的核心法寶。」
另外,要充分利用政府在體制和財政空間上的優勢,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在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的基礎上,強化積極財政政策的定向寬鬆,全力配合更為主動、更為全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進一步提高財政赤字率,考慮2016-2017年大改革的特殊性,公共財政赤字率可以達到3.5%-4%的區間,中央政府要積極利用擴大國債發行規模來增加政府支出能力,以加大改革推行的力度,解決目前國民收入超分配所帶來的「投資-消費」的兩難困境。考慮到地方債市場容量的狹小和制度的不完全,建議提高中央的財政赤字率,地方債的置換規模應進一步擴大。
應當將結構性減稅過渡為總量性減稅,特別是對於那些供給不足、創新活力很強、升級壓力較大的行業進行全面減稅。同時,適度弱化財政收入目標,防止地方政府通過加大稅收徵收力度和非稅收等方式,變相增加企業負擔。財政支出應當從投資導向向民生導向轉變,從補貼導向向福利導向轉變,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速低度廣泛的大福利體系的構建,利用定向寬鬆的財政政策加大養老產業、健康產業以及中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釋放相應的需求。
近幾個月,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引發市場對中國宏觀經濟前景的擔憂。應該從哪些方面促進民間投資回暖?
劉元春:第一,實質性的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改革依然是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的核心;第二,投資領域特別是第三產業投資領域的開放依然是關鍵;第三,改變金融資源過度偏向性投放,在目前國有企業軟約束問題重新高漲的時點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降成本的很多舉措難以解決民間投資的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是民間投資下降的核心原因。
今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可謂瘋狂,並引發相關部門的關注。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有何建議?
劉元春:建議持續關注房地產市場復甦態勢,及時調整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改變簡單寬鬆的政策導向,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類型房地產企業進行分類治理。對於一二線城市實行供給導向政策,在增加土地供應和信貸支持等方面著力,加快房地產銷售向投資轉化,避免全國房地產投資下調過於劇烈而陷入緊縮鏈條。同時,合理引導預期和控制一線城市房價,防止過度上漲形成新的泡沫。樓市泡沫會加速資金脫離實體經濟,弱化市場復甦對宏觀經濟的提振作用,同時房價偏高也是制約房地產需求的重要因素。對於三四線城市實行需求導向政策,鼓勵房地產銷售,增強復甦的韌度。儘快消化巨量庫存是房地產商快速回籠資金、有效降低財務費用與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房地產市場騰籠換鳥、保障未來投資重回可持續增長軌道的必要前提。政策舉措應該著力於刺激房地產市場需求,鼓勵房地產商擴大銷售。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宏觀經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