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嚴峻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增大。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穩固,增長速度緩慢且分化嚴重,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前景總體不樂觀。
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一季度緩中趨穩、穩中有進,部分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但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且分化加劇。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低速增長局面尚未出現明顯改善,不同國家之間經濟復甦進程的差異性進一步顯現。
已開發國家經濟出現回暖跡象,特別是美國經濟復甦總體穩定,房地產市場穩步回升,製造業恢復擴張,勞動力市場不斷改善,居民消費能力與預期提高,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熱點紛呈,但經濟增長水平仍低於危機前,企業投資波動性較大。
歐元區經濟在石油價格低迷、歐元貶值以及量化寬鬆政策的刺激下,經濟增長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且「難民潮」加劇成員國內部的政治紛爭和成員國之間的離心傾向,增加了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日本經濟持續下滑,通縮風險並未解除,貨幣政策效力遞減問題突出,短期難以走出經濟困境。
受結構性改革滯後、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及政策空間收窄等因素影響,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呈現較為明顯的放緩趨勢,但印度等國家在工業化進程加快、能源價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動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IMF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再次下調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2%,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1.9%,新興經濟體增長4.1%;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5%,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2.0%,新興經濟體增長4.6%。
已開發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可能加劇全球經濟金融風險。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啟動十年來的首次加息,市場預期2016年美聯儲將繼續推進加息進程。而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還在加碼寬鬆貨幣政策,部分新興經濟體也傾向於進一步降低利率。
各國貨幣政策走勢分化,將增加國際資本流動的無序性,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美聯儲加息將驅動美元進一步升值,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導致新興經濟體融資環境趨緊。國際金融協會預計,2016年新興經濟體資本淨流出規模為5000億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對外資依賴較大、財政和經常帳戶雙赤字、對外債務規模高的新興經濟體,將面臨償債成本上升、經濟增長減速的巨大壓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