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能源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頁岩氣市場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6年我國頁岩氣市場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6-10-08 14:08:04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隨著社會對清潔能源需求不斷擴大,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人們對頁岩氣的認識迅速提高。當前我國頁岩氣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內容如下。

2016年我國頁岩氣市場及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頁岩氣發展起步較晚,2011年,國家能源局才出台首個頁岩氣五年規劃,為我國頁岩氣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6-2021年中國頁岩氣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經過五年的探索與突破,國內頁岩氣產量從2011年的不足1億立方米提升至2015年的45億立方米,產業發展進入提速階段。在此基礎上,未來5到10年,我國頁岩氣產業將迎來大發展階段。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頁岩氣發展規劃 (2016-2020年)》提出,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大幅度提高頁岩氣產量,2020年力爭實現頁岩氣產量300億立方米。專家表示,頁岩氣開發將有效帶動交通、鋼鐵、材料、裝備、水泥、化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吸引國內外投資,促進地方經濟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北美洲之外第一個實現規模化商業開發的國家,為「十三五」產業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新常態將推動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需求繼續加大,為頁岩氣大規模開發提供了戰略機遇。

  隨著我國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大力推行清潔低碳發展戰略和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天然氣必將在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0%以上,大力開發頁岩氣符合我國能源發展大趨勢。

  豐富的資源基礎和良好的產業起步為我國頁岩氣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十二五」期間,我國頁岩氣開發在南方海相獲得突破,四川盆地頁岩氣實現規模化商業開發,其他很多有利區獲得工業測試氣流,南方海相龍馬溪組頁岩氣資源及開發潛力得到有力證實。同時,我國已基本掌握3500米以淺海相頁岩氣高效開發技術,將為「十三五」頁岩氣產業加快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持。

  據了解,我國頁岩氣井單井投資大,且產量遞減快,氣田穩產需要大量鑽井進行井間接替。因此,頁岩氣開發投資規模較大,實施周期長,不確定因素較多,對頁岩氣開發企業具有較大的資金壓力和投資風險。

  在技術層面,深層開發技術尚未掌握。埋深超過3500米頁岩氣資源的開發對水平井鑽完井和增產改造技術及裝備要求更高。勘探開發競爭不足是另一大難題。頁岩氣有利區礦權多與已登記常規油氣礦權重疊,常規油氣礦權退出機制不完善,很難發揮頁岩氣獨立礦種優勢。

  隨著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價格下跌,天然氣競爭力下降,消費增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國內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中俄、中亞、中緬液化天然氣(LNG)等一系列天然氣長期進口協議陸續簽訂,未來天然氣供應能力大幅提高。專家表示,按目前能源消費結構,「十三五」期間天然氣供應總體上較為充足。

  長遠來看,頁岩氣開發對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發展、優化能源結構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規劃》明確了未來頁岩氣發展的四方面重點任務:

  推進科技攻關。緊跟頁岩氣技術革命新趨勢,攻克頁岩氣儲層評價、水平井鑽完井、增產改造、氣藏工程等勘探開發瓶頸技術,加速現有工程技術的升級換代。

  分層次布局勘探開發。對全國頁岩氣區塊按重點建產、評價突破和潛力研究三種不同方式分別推進勘探開發。

  加強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長寧—威遠、涪陵、昭通和延安四個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通過試驗示範,完善和推廣頁岩氣有效開發技術、高效管理模式和適用體制機制等。

  完善基礎設施及市場。根據頁岩氣產能建設和全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及規劃情況,支持頁岩氣接入管網或就近利用。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銷售市場,逐步形成頁岩氣開採企業、銷售企業及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等多種主體並存的市場格局。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