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產品做到節能降耗,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如何讓材料無毒無害,對人體不造成危害,對環境不造成污染?在當前這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時代,如何解決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環保問題是當前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提升環保科技,發展生態環境技術,通過科技的發展來減少污染和控制污染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日前,由環保部和科技部共同制定發布的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也證實了這一點。
一是環保科研前瞻引領不夠。部分環保科研工作疲於應對當前的環境管理工作需求,缺乏對環境問題的適度超前預判研究,有時甚至處於被動應對局面。
二是環保科研整體統籌協調不足。環保科研頂層設計不足,部分科研項目立項、實施和管理存在條塊分割、交叉重複現象,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三是環保科技創新能力仍然薄弱。環保系統科研隊伍規模小,環保科技領軍人才不足,地方環保科研能力十分薄弱。
四是環保科技體制機制亟待深化改革。
針對未來的工作方向,綱要明確將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治理、廢物資源化、化學品風險控制、核與輻射安全等領域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同時,推進「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科技重大工程,圍繞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構建水、氣、土協同治理,工、農、城資源協同循環,區域環境協同管控的核心技術、產業裝備、規範政策體系。建成一批綜合示範工程,形成京津冀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系統解決方案。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呈現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環境保護面臨著諸多挑戰。
具體表現在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更加突出,環境事故呈高發頻發態勢,核能核技術利用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部分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生態服務功能呈下降趨勢。
為此,《綱要》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探明區域、流域環境污染的成因和調控機理,揭示區域、流域生態系統退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機理與機制,初步構建我國環境污染物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理論體系,夯實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國家環境基準體系,引領國家中長期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和方向。突破天地一體化的環境監測與預警、清潔生產、末端治理和生態修復成套技術100套以上,重要授權專利300項以上。創新流域、區域和行業環境管理模式,形成技術政策30項以上,技術標準100項以上,全面滿足國家中長期環境保護技術需求。
「十三五」期間,還將新建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完善一批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建成環保科技基礎數據和信息共享平台。
「十三五」將有一批環保科技專項陸續實施,財政資金等資源將提供支撐。
《綱要》提出,將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治理、廢物資源化、化學品風險控制、核與輻射安全等領域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集中解決一批重大區域生態環境科學理論問題,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與裝備,示範應用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形成一批解決區域環境問題的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國家對「十三五」科技的創新就有著高度的重視,如何建立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在環保事業發展的當下,人們將健康放在了首位,發展生態環境技術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那麼如何有效讓生態環保技術發展下去呢?在大環境下,問題系統性技術方案和高科技方案兩種結核,形成源頭一方面著力清潔生產和治理技術,另一方面提高大汽土壤、污水排放等問題,兩者合一雙管其下,建立大數據信息生態網絡建設,近年來中國針對環保事業也推出了很多的項目不僅在科技設備上加大馬力,更是在環保相關項目上大力推寵如PPP模式等相關的重要工程。
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環保產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環保產業將會迎來一場科技風,在此風的吹動了,環保科技企業將會如同雨後春筍般破圖而出,整個環保產業將迎來科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