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塑編、注塑和BOPP膜廠的開工率一直不理想。儘管PP下游生產廠家的開工率由8月的55%緩慢升至目前的65%,但未超過去年同期70%的平均開工率。這樣的需求數據在產量同比增長10%—30%的三季度,實在不樂觀。
除了需求不佳,8—9月檢修的裝置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重新開工,這部分產能超過180萬噸/年,幾乎占到PP產能的10%。如果這部分產能的順利投產,產量回升的壓力會在10月下旬凸顯。基於上述兩方面的考慮,9—10月,市場不乏看空聲音。
然而,9月底到10月底,PP主力合約價格一路飆升至8700元/噸,現貨價格也從7900元/噸升至8800元/噸。價格走勢與基本面背離,短期是可能的,但長期持續,我們就需要重新審視基本面。
看空的邏輯中,裝置復產對市場的影響被預期得過早,且被高估了,這一點可以從庫存上得到答案。9月下旬至今,石化庫存環比降幅超過25%,貿易商庫存同樣處在年初以來的最低位。此外,9月27日還在停車的PP產能共計225萬噸/年,11月初停車的PP產能也有147萬噸/年,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產能僅恢復了78萬噸/年,與180萬噸/年的檢修產能相去甚遠,這就使得供應並沒有如預想般出現過剩,反而出現緊縮現象。
除了供應被高估,需求也被低估了。PP下游開工率雖然穩定上升,塑編、注塑和BOPP膜開工率從55%升至65%,但不及去年同期70%的水平。從這些數據很直觀看出,PP三季度需求同比增幅在±5%的範圍內,市場不溫不火。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2016-2021年中國PP材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塑料製品尤其是PP製品具有多樣性,市場上並沒有一個全面的塑料製品消費的統計數據,我們只能根據下游一些可量化的數據進行推測,社會消費品總額即是其中之一。三季度,在剔除餐飲類消費所占比重後,社會消費總額同比增幅在10%以上。
汽車行業也可以充分反映國民消費水平,並且是一個可量化的數據。汽車用塑料占到汽車整重的10%,其中有37%的塑料為PP。目前,乘用車塑料用量平均為350千克/輛,折合為PP用量,為129.5千克/輛。通過採集汽車產量數據,我們統計出單月汽車產量以及相應的PP用量。1—9月,汽車用PP累計達250.58萬噸,同比增加13.3%,而同期,PP表觀消費量為1299.72萬噸,同比增加5.3%。1—9月,汽車消費PP占到PP總消費量的19.3%。
7—9月,汽車行業PP用量同比增幅分別為29.1%、26.8%和33.6%,而上半年汽車產量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下。分季度看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一、二季度,汽車行業PP用量同比增幅僅為6.2%和6.6%,而三季度同比增幅高達30.1%。相比2015年,汽車行業三季度多消費PP19.4萬噸。從這方面考慮,PP注塑件的需求在三季度明顯增加。
上述數據表明,三季度PP需求面有較好表現,那四季度能否延續呢?
我們看好四季度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需求端很多非直接數據都從側面預示了塑料製品需求良好。近年來電商發展迅速,交易額連年創新高,今年雙十一期間電商銷售額更是達到1770億元,同比增長44%。電商銷售的很多產品,屬於社會消費品範疇,包含大量PP塑料製品。且快遞過程中,增加了對包裝膜的需求。另外,四季度是汽車消費旺季,而且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將於今年年底結束,此項優惠結束前也會刺激一部分人的購車欲望。這樣看來,四季度乘用車銷量易漲難跌。
其二,不論是石化廠家還是貿易商,庫存都處在年初以來的低位,尤其是石化廠家,由9月底的170萬噸減少至目前的155萬噸。11月初開始,貿易商庫存緩慢積累,上周末環比上漲5.51%。儘管貿易商庫存增加,但石化廠家對市場影響較大,掌握著市場定價權。因此,在石化廠家庫存處於低位時,現貨價格很可能持續高位。
儘管需求面上頻頻傳來利多因素,但同時也應注意一些利空因素,比如目前國內外價差較大,將引發四季度進口量增加,進而打壓國內市場。
總體來看,雖然日前大宗商品急跌,PP一度接近跌停,但我們依然看好其後期走勢,預計四季度PP價格高位振盪,主力合約運行區間為8000—89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