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主要經營的民生用品及快速消費品,滿足了顧客基本生活以及便捷服務的要求,如今在中國城市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新零售時代來臨,超市業態也面臨大的變革,大而全的大賣場業態將被壓縮,小而美的社區超市將蓬勃發展。那麼在2017年社區面對新零售會有什麼樣的變局,對此新零售顧問團特邀一批國內前沿的社區超市實踐者,經濟學領域研究者來討論社區超市的變化。下面是節選首都經貿大學陳立平教授的發言。
新零售顧問團邀請理由:陳立平先生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市場營銷系主任,經濟學博士,九三學社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委員。長期研究國內經濟,特別是零售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今天的主題非常好,主要討論社區生鮮超市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討論社區的商業業態,首先要對社區目前的社會環境有個特別深刻的了解。
目前一討論社區商業問題,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從運營角度,比如最後一公里啊,線上線下啊,同電商的競爭啊,線上的線下擴張底盤等。我覺得這個不是最重要的,除開經營角度還應該從社會角度理解社區商業。
我們傳統理解社區是從網店這個角度,實際上現在的社區有這麼幾點特點。
社區商業是一個老齡化的概念,在歐洲和日本社區商業被普遍承認是老齡化時代的問題。從這一點講考慮,社區商業主要服務兩類人,一類是老年人,一類是生孩子的婦女。對一般年輕人來講,社區商業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為他們會開車,會騎車。
中國社區商業和歐美不一樣,北京市的社區商業是以居委會為中心劃分的,北京有2900多個居委會,就有2900多個社區。所以中國就存在社區和小區的關係,在中國既有社區關係也有小區關係,所以就會有社區商業和小區商業,這一點我和王衛的看法是一樣的。王衛目前在合肥開的店嚴格來講是小區商業,因為開的店幾乎都在小區的當口,這一點是很有特色的。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社區商業業態組合問題,據2016-2021年中國超市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目前北京商委推出一個文件,社區商業中有8中業態構成。這八種業態包括:便利店,蔬菜水果生鮮店,再生資源回收,洗染,美容美髮,早餐,家政,代收各種繳費。我覺得這種劃分是從面的角度分的,我個人認為他是有主次之分,它的核心是社區超市。
社區超市是解決食品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我為什麼要把社區生鮮超市看做做基礎的社區商業呢,主要因為:這兩年我特別關注商品荒漠問題,這是一個國際化問題,最早產生在英國。由於貧民區缺乏生鮮超市,導致地區患肥胖,營養不良,等疾病非常多,這裡面生鮮食品的獲得與成年人的疾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今年來這個問題在美國表現非常突出,美國農業部規定,從家門口出來500內買不到農產品的區域就是食品荒漠化地區。那麼後來這個問題在日本也開始頻繁出現,他們更多的表現為老年人購買若是群體問題,日本農業水產省規定離家500米範圍內買不到生鮮食品就可以規劃為購買弱勢群體,這個區就可以規定為食品荒漠化地區。目前日本大概有700萬這類人,其中有300萬不會開車。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中國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北京五環以內房價均價在5萬以上,因為房價太貴,北京市為疏散人口關閉了大量的自由市場,所以說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有大量的區域是沒有生鮮超市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食品荒漠會不會在中國大都市蔓延呢,是不是在中國城市中心會不會出現由於購買不到生鮮食品而出現糖尿病,肥胖病等社會問題,這種問題也不一定都在老年人種出現,年輕人也會出現。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社區生鮮超市不是一個經營問題,完全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我覺得社區生鮮超市就是一個根本問題,其核心是一個吃的問題,吃到健康的產品。社區生鮮超市起著很重要的社會責任。
社區超市的APP是有中國特色的
個人這兩年研究調查發現,像京客隆,超市發等社區超市的APP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市發的社區生鮮店同APP是完全同步的,顧客通過APP不管是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可以在超市發訂購食品,超市發有400多個配送員,一個小時就可以把生鮮食品送到顧客家,這種方式的意義不是僅僅是一個便利性的問題,根本的是對老年人的關心問題。
中國現在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國家統計局統計在2030年中國有超過3億60歲以上老年人,而且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中國整合生育率只有一點零幾,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到2030年80歲以上有4300萬,其中失能的老人有6168萬,空巢獨居老人有1.8億,我覺得中國面臨嚴重空前的老齡化問題。怎麼應對老齡化,怎麼關愛老人,我覺得未來社區商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式。其中APP發揮著重要作用,商品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裡,配送員就可以起到關照作用。
今年我參加亞洲消費論壇,介紹了京客隆和超市發的APP對老齡化的意義,引起了很多歐美學者對這個問題的關注。這個問題我們看到社區生鮮超市的意義非常特殊,中國現在的鄰里關係崩潰,家庭關係崩潰,指望他們是不現實的,超市配送的關照每天送東西看老年人是否活著這個意義特別重大,社區商業的APP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社會責任的一種模式。
社區超市要多業態融合
所以我個人覺得,未來社區生鮮超市不能只從經營角度考慮,要考慮社區商業生存的社會環境。各方面的社區生鮮超市以經營理念要從間的售賣商品向社區居民提供生活解決方案轉型,要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型。
從社區生鮮超市應該從社區加小區生鮮超市轉型,這方面王衛的生鮮傳奇和超市發做的特別好。
多業態融合,這兩年我一直關注中國超市發展,今年我在莆田看到了便利店和連鎖藥店的結合。王衛的生鮮傳奇也在探索社區生鮮超市和藥店的結合,這些都是未來的趨勢。
社區生鮮超市商品形態和大賣場是不一樣的,從日本來看社區生鮮超市多品種少量和加工食品為主的方式。
加工食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將生的做成熟食銷售。這既照顧到老年人有考慮到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前兩天去濮陽發現一種業態非常震撼,一百平米售賣一千種產品,這應該是未來的小業態的創新。
社區生鮮超市要從簡單的配送向人文關懷的角度進行,日本很多超市都是線上線下的APP的結合。超市明確規定配送員有責任有義務看看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還需要做記錄,如果老人兩天沒有在社區超市訂購就必須通知街道去老人家裡查看。
從社會角度,社區生鮮超市未來有著很好的前景。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經營問題,那麼政府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政府,消費者,零售商三者共同努力才能為社區商業提供發展方向。
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在中央政治與剛剛批准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一些列養老政策里加大宣傳,使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社區超市的重要作用。現在很多地區把便利店看做社區商業的主要業態,但是便利店主要提供即食商品,他很難能夠承擔社區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任。
1. 關於線下經營成本很高的問題,但是我覺得貴州合力超市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貴陽市政府就將很多城市中心控制的店鋪回收,然後招商給合力類似的本土超市經營,政府提出來就是必須有個蔬菜水果等生鮮食品的限價,裡面售出的生鮮食品價格不能超過最低限價的35%,這個做法就非常好。
2.北京市目前疏散人口,將很多批發市場和自由市場都關掉了,據我所知朝陽區至少有300個黃金地段店鋪空置,這些空置店鋪的使用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
3.超市配送,超市平均毛利只有10%-15%在承擔3%的配送費用很困難,第三方配送也不太靠譜。在日本,配送成本和配送費用基本由社區和街道財政承擔,在美國也類似。
4. 聯商網新零售顧問團和新零售高管群的意義不僅要討論行業問題,還應該在政策政府等相關領域發生。最大的說服力在於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如何將社區商業結合起來,引起政府重視。
5.聯商網應該注意發揮社會作用,呼籲社會重視食品沙漠問題,呼籲重視生鮮超市,重視生鮮食品在全社會的作用。如果沒有生鮮超市人們從網上訂的食品,吃完會有高油高糖,社會疾病爆發,最後由社會醫療體系買單,這就是歐美國家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