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
2016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為重點,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形成發展新動能,創造競爭新優勢,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紡織強國。《規劃》提出行業增長目標,「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消費穩步增長
內需擴大和消費升級將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最大動力,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實施等發展紅利和改革紅利疊加,將推動升級型紡織品消費增長,預計國內居民服裝與家紡消費支出年均增長8%左右。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療健康等方面投入穩步增長,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3)網際網路+
紡織工業與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對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提出挑戰。
①網際網路金融(包括供應鏈金融)。報喜鳥成立小魚金服,參股溫州貸和口袋理財,打造微小版「螞蟻金服」;嘉欣絲綢基於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打造供應鏈金融;七匹狼集團參股品尚電商,打造集配套服務+供應鏈金融的為基礎的P2P模式;華斯股份參股「微賣」,打造在線拍賣會+供應鏈金融模式;海瀾之家已形成包括供應商在內的健康生態圈,具有供應鏈金融的基礎。
②跨境電商。百圓褲業打造跨境電商平台聯盟;森馬服飾收購韓國跨境電商平台;美邦服飾打造「有范」APP聚集全世界時尚品牌。
③工業4.0。報喜鳥、九牧王、雅戈爾、海瀾之家、奧康國際、魯泰分別推出了服裝、鞋子等定製業務。
2、不利因素
(1)向東南亞轉移
近幾年,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趨升,東南亞地區勞工成本低的優勢顯現,加上該地區各國實施的稅收及政策優惠,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紛紛在東南亞投資。
從出口來看,國內企業缺乏議價權,生產的產品附加值不高,隨著競爭的加劇,訂單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海外訂單慢慢在向東南亞轉移。
(2)環保問題
紡織行業一直是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近年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相繼出台,環保部門的查處力度也開始加大,紡織企業在環保上的壓力很大。《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要形成紡織行業綠色製造體系,清潔生產技術普遍應用,到2020年,紡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環保支出的增加勢必會壓縮紡織行業的利潤。
(3)缺乏市場調研
2016-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由於缺乏有效的市場調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導,社會服裝生產規模的擴張大都帶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視性。一些新增生產能力都集中在利潤率相對較高的常規產品,如羽絨服、男裝中的西服、襯衫等產品上。男裝生產漸成格局,知名品牌求「系列化」、「層次化」趨勢明顯,在擴大規模效益、經銷策略和營銷方式上大動腦筋,但鮮有企業花大力氣在深入市場調研、提高產品創新能力、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服裝板型設計以及相關基礎研究等方面下功夫。其實這些都是動搖企業發展根基,妨礙企業和產品提高附加值、持續擴大和保持市場占有率的關鍵因素,因此才會出現一方面服裝供量過剩、價格猛跌,另一方面消費者仍有買不到稱心如意的服裝的局面。
(二)行業總資產預測
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服飾行業總資產為13,031.7億元,同比增長6.21%;2016年9月,總資產達到13,004.1億元,同比增長4.69%。預計,2017年中國紡織服裝、服飾行業總資產將達到14,381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5.32%,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服飾行業總資產將達到17,6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