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景氣勢再起,價格傳導順暢利好龍頭業績。通過對我國包裝行業現狀分析了解到,包裝行業空間廣闊,金屬包裝整合在即,拐點可期。近日包裝行業迎來利好政策,以下內容是對2016年我國包裝行業政策分析。
包裝行業增速趨緩,金屬包裝占比不斷提升。2015全年我國包裝行業營收、利潤同比增長4.08 和 6.20%,包裝行業增速趨緩。其中,占比最大的紙包裝市場已從2011 年的54%下滑至2015 年的48%,而金屬包裝市場占比從16%上升至20%,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工信部、商務部印發《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包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鞏固世界包裝大國地位,推動包裝強國建設進程。
意見提出,保持產業發展增速與國民經濟增速同步,產業發展規模與配套服務需求相適應。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規模。包裝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萬億元,形成15家以上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企業或集團,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大幅增加。積極培育包裝產業特色突出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自主創新。行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大,規模以上企業科技研發經費支出明顯增加。著力推動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和創新成果產業化,部分包裝材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兩化融合。大中型包裝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處於集成提升階段以上的超過80%,中小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55%以上。數位化、網絡化設計製造模式廣泛推廣,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取得較大突破。
節能減排。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初步建立包裝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體系。
軍民融合。軍民通用包裝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形成體系完善、創新引領、高端聚集、高效增長的發展態勢。建成一批軍民融合包裝基地,包裝技術軍民通用水平顯著提升。
標準建設。深入開展包裝基礎標準、包裝專業標準以及產品包裝標準的研究,形成相關性、集合性、操作性強的包裝標準體系。建設全國包裝標準推進聯盟和包裝標準信息化專業網站,建成5個以上包裝標準創新研究基地,遴選一批標準化示範試點企業。
意見還提出七大主要任務,包括實施「三品」戰略,集聚產業發展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推動兩化融合,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加強標準建設,推動國際對標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協調發展格局、培育新型業態,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開展綠色生產,構建循環發展體系。
在推動兩化融合,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方面,意見提出,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強包裝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建設和推廣,推進信息技術向設計、生產、流通以及回收循環利用等環節滲透。依託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加強包裝電子商務、工業雲和大數據等平台的構建,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數據驅動、網絡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型製造、眾包設計、雲製造等包裝生產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產業經營方式,促進包裝企業形成新的生產、製造、服務及商業模式。推廣商品包裝的箱碼,推動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作為商品生產和流通的「身份證」與「通行證」,實現與國際信息數據的接軌。
提升包裝智能化水平。以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建立設計、製造、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機制,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大力推廣集協同製造、虛擬製造及網絡化製造等為一體的先進位造模式,構造智能包裝生態鏈。大力開發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成套裝備和高性能包裝機械手、包裝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加快智能化包裝設備及生產線技術標準研製,自主攻克優化設計、智能檢測、在線計量和協同控制等包裝成套裝備共性技術,積極應用具有傳感、判斷與執行動作的智能端,研發包裝專業軟體和嵌入式系統,著力提高主要包裝工序自動化程度和高速包裝生產線及各類先進檢測設備的製造水平。
包裝行業政策利好不斷,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包裝產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包裝工業的總體產值從2005年的4017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69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15.45%,2017年中國包裝工業整體產值將達19000億元。不過未來包裝市場還將面臨新技術、新需求,給相關的包裝機械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