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農機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農機產業布局分析:發力創新 補齊農機化短板

2016年我國農機產業布局分析:發力創新 補齊農機化短板

2016-12-26 11:25:57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我國農機化發展走過「黃金十年」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2004年之前的33%發展到現在的63%以上,12年多的時間農機化水平提升了30個百分點。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設定的農機化發展目標,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用5年的時間,農機化水平提高5個百分點,目標不算太高,但實現目標的難度很大。

  從目前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數字來看,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在縮小,但是在發展的內在質量上,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現在,日本水稻的插秧和收割機械化程度各為99%;穀物乾燥機械化程度為98%;蔬菜生產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尤其是蔬菜的種植機械化。未來我國農機化的發展,在提高數量的同時,還應該同步提升發展的質量。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持續快速發展,開創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黃金十年」。但是,農業機械化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如何彌補這些「短板」,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點之一。以下是2016年我國農機產業布局分析:

2016年我國農機產業布局分析:發力創新 補齊農機化短板

  探索區域性機械化模式

  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樹縣,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全縣耕地面積396萬畝,糧食年均產量穩定在50億斤以上。過去,由於農機化水平不高、掠奪式經營、耕作方法不科學等導致土壤有機質下降、土壤嚴重沙化。2007年以來,該縣以玉米秸稈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示範推廣為切入口,推進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增產增收效果明顯,較常規生產田塊生產成本降低10%以上,單產提高5%以上;秸稈還田防止了土壤風蝕和水蝕,保持和提高了地力;秸稈腐爛後變成腐殖質,腐殖質轉化後為土壤補充養分。

  梨樹縣農業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表示,目前梨樹縣的玉米秸稈覆蓋免耕栽培技術推廣已基本成型,開發出一整套關鍵技術和配套機械,建立了可行的示範推廣模式,建立了以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研發基地、梨樹鎮泉眼溝村、四棵樹鄉付家街村、林海鎮揣窪村等示範基地為項目工程研究中心,在吉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等地設立八個輻射示範基地。

  加快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應該從補短板、降成本、提效益方面切入,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以提高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為重點,集中資源持續用勁,用幾年時間提升水平,實現全程機械化整體跨越發展。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其中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達到80%以上,機械化植保防治、機械化秸稈處理和機械化烘乾處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但是,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典型引路,由點及面,整鄉整縣,梯度推進。從2014年起,農業部啟動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3年累計投入了7810萬元,支持159個縣(區)創建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十三五」期間,要建設500個左右率先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據了解,首批28個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區、市)已經誕生,標誌著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果。

  專家認為,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機械研發製造、土地環境、品種選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產經營的組織方式等眾多方面,需要強化行政推動,搞好統籌規劃,制訂實施方案,政府有關部門、農機製造企業、加工企業、農民等各個部門、各個方面通力合作,合力推進。

  發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

  補貼政策對全面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從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我國農機化發展步入快車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政策實施前的33%發展到現在的63%以上。

  安徽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的昌乾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武昌金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機作業服務。農機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現在擁有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30多台,聯合收割機30台和各種配套機具80餘台套,累計享受補貼資金310多萬元,獲得土地深松整地、小麥秸稈還田等作業補貼44.3萬元。目前合作社農機作業面積達到16萬畝,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機化發展。目前宿州市埇橋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

  據了解,農業部、財政部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補貼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所需機具。同時強化綠色生態導向,要求各地要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技術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力爭做到應補盡補、敞開補貼。

  針對農機化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央和地方財政都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為推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2015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共投入農機深松作業補助15.4億元,實施補助面積達6300多萬畝;為推動農作物秸稈還田,江蘇省財政今年預算安排8.8億元省級補助資金;為推動水稻栽插和烘乾機械化,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今年預算安排5000萬元建設工廠化育秧中心與烘乾中心。山東、河南、福建、江西、寧夏等省份加大地方財政投入,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全力以赴支持全程機械化的機具研發、燃油補助、服務體系建設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農機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農機工業得到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但是,農機有效供給仍然不足,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專家認為,要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發展,還需要補齊農機製造這個「短板」。應該繼續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推進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支持鼓勵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探索北斗衛星精準定位、自動導航、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應用,進一步推動農機裝備升級換代。要積極推進農機工業實施《中國製造2025》,鼓勵和引導農機製造企業、科研院所等加大農機裝備研發創新力度,突破全程機械化所需關鍵環節機具的瓶頸制約。要加強在用農機具質量監督檢查,推進農機產品質量性能提升。

  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

  全程機械化靠分散經營的小農戶、小農機,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把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作為推進全程機械化的主要依靠。

  江蘇洪澤三河鎮祥發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加祥,從2005年就購買8台步進式插秧機從事水稻插秧服務,2011年成立農機合作社,不斷擴大農機作業服務規模,農機作業面積達到15000多畝。目前大大小小的農機具300多台(套)。現在,隨著當地農機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前的步進式插秧機已經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大型乘坐式插秧機、大馬力拖拉機、大型糧食烘乾機、大型植保機械等大型農機,農機服務範圍也從最初的水稻插秧拓展到主要糧食作物的耕種收、烘乾、銷售、倉儲等「一條龍」服務,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機化的發展。

  目前全國農機合作社數量達到5.65萬個,入社成員數達到138萬人(戶)。農機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土地託管、承包經營、聯耕聯種等多種方式開展經營服務,年作業服務總面積達到7.12億畝,約占全國農機化作業總面積的12%左右,服務農戶數達到3887萬戶。全國農機合作社經營活動總收入達到814億元,社均收入達到151萬元。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地積極培育多元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託管服務、租賃經營等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提高了主要農作物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工商社會資本投向農機作業服務,推進農機作業服務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

  全程農機化要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始終把農機化科技作為農業科技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來抓,大力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實踐證明,水稻機械精量旱穴直播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複式作業機具、大餵入量聯合收穫機等技術和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都為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未來必須聚集優勢資源,加強聯合協同創新,主攻薄弱環節,增強高端智能高效農機化技術的有效供給,為全程農機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更多相關農機產業布局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農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