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視聽電器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液晶電視行業發展趨勢:十年快速增長首次出現下滑

2016年液晶電視行業發展趨勢:十年快速增長首次出現下滑

2016-12-27 14:57:50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回想過去十年,液晶一直占據著電視的主流市場,更小的體積和更大的顯示面積意味著傳統CRT電視終將會被液晶所取代。而早年間的預測也早已得到終端市場的應徵,液晶電視取代CRT電視的速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業界的預期。隨後液晶電視也由傳統的CCFL背光過渡到如今的LED背光,可以說液晶電視在整個發展歷程當中是非常快速的。現對2016年液晶電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液晶電視的發展現狀

  2015年是液晶電視大發展的一年,也是本土彩電擴大外資品牌優勢的關鍵一年,各個電視廠商競相發力並搶占先機發布新品,讓不少內行看到了今年彩電市場的新變化,「4K」、「智能」「跨界」是重要發展趨勢。

  2016-2021年中國液晶電視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20世紀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

  目前,台灣廠商在全球液晶電視代工市場占據主要份額。根據Displaybank 數據,2012 年,台灣液晶電視代工量占全球代工總量的76%,歐盟占比15%,中國大陸占比7%。其中,台灣主要的電視代工廠商冠捷、富士康、仁寶電腦、緯創資通、瑞軒科技的代工量分別達1397 萬、671 萬、435 萬、425 萬和341 萬台。

  全球液晶電視代工市場分地區份額結構

全球液晶電視代工市場分地區份額結構

  液晶電視未來發展走向大趨勢

  全球彩電行業在經歷了十年的快速增長後,於2012年首次出現下滑。DisplaySearch 研究數據表明,繼2013 年出貨量增速小幅下滑後,2014 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增速約為3%。在彩電全球市場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智能電視仍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

  1、4K技術逐漸走向普及

  從去年開始,4K技術開始成為電視行業的發力點,眾多電視廠商都相繼推出具有4K超高清解析度的智能電視產品。但大多數用戶看不到4K內容或能看到極少內容,海爾阿里電視獨創的家庭院線新技術,智能推送+64G大存儲讓用戶在家看4K,成為家庭端觀看4K超高清的最佳解決方案。

  2、跨界合作打造多功能智能電視

  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瘋狂浪潮的洗禮下,跨界已成為國際潮流的詞語,各行各業也都紛紛強強聯合。海爾與阿里跨界合作推出了海爾阿里電視,不僅開闢了電視端專屬的V購物廣場,而且還整合了教育、K歌、影視等生態圈資源,為用戶打造了全新的電視體驗。

  3、智能化家電促進家聯網發展

  2014年,智能電視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加快,超高清、雷射投影、量子點、OLED、網絡多媒體、新型人機互動、綠色節能等新技術迅速發展,智能電視新產品持續湧現,催生新的消費熱點。

  智能電視市場規模快速提高,總量1759萬台,滲透率達70%,比上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超高畫質電視發展迅速,總量達597 萬台,市場滲透率為24%;50 寸以上的大尺寸產品總量達650 萬台,市場滲透率達26%。

  4、智能電視的軟硬體可升級

  越來越多的用戶抱怨,現在智能電視的技術更新速度太快,才剛買兩年的電視,不僅功能上已經落後,運行起一些應用來也變得吃力了。詢問有沒有一台不會那麼快過時的電視?海爾及合作方意識到模塊化定製的前瞻性,以開放的理念,通過模塊的形式進行產品的疊代升級,滿足用戶現在所需要的資源,並為以後用戶更多更好體驗提供無限可能。

  5、電視的個性化定製

  大多數用戶都渴望個性、多元化,凸顯自己與眾不同。海爾阿里Ⅱ代電視通過U+平台深度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了很多功能選擇,包括在電視上K歌分享、在電視上購物、在電視上學習,還可以選擇電視外觀等,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