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電腦周邊行業分析報告 >> 新型VLT DRAM內存技術特點:顯著降低成本和複雜性

新型VLT DRAM內存技術特點:顯著降低成本和複雜性

2017-01-14 11:13:44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巨大的全球DDR(SDRAM)存儲器市場在總產值為35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據了超過500億美元的份額,使其成為政府為促進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而推出的推動措施中,最重要的產品類別之一。就中國而言,國務院於2014年6月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要實現其中集成電路行業產值從2015年3500億人民幣以年均20%的增速達到2020年約8700億人民幣這一目標,DRAM產業的增長顯得至關重要。

  然而,DRAM市場已經十分成熟,且由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Micron)三家企業共同占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現有DRAM的最關鍵技術是電容存儲單元,它不僅帶來了特有的製造挑戰,還被大量專利所保護。為了進入DRAM市場,後發的中國廠商必須利用創新的替代方案,以推動競爭升級,爭取實現差異化。VLT技術則代表了這樣的一種可能性。

  垂直分層閘流體(Vertical Layered Thyristor;VLT),是Kilopass研發出的新型內存單元,能夠顯著降低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的成本和複雜性。這是一種靜態的內存單元,無需刷新操作;兼容於現有晶圓廠的製造設備,也無需任何新的材料或工藝。

  相較於一般的DRAM,VLT內存數組能節約高達45%的成本;這是因為它具有更小的VLT內存單元,以及驅動更長行與列的能力,使其得以大幅提升內存數組效率。然而,想要發揮VLT的優勢,就必須在依據產業標準發展的成熟DRAM市場展開設計與製造,才能確保兼容於不同供應商的內存產品。

  目前,基於VLT技術的內存已經具備與現有「第四代低功耗雙倍數據速率」(LPDDR4)規格完全兼容的能力。VLT內存組(bank)可以模擬傳統DRAM的bank,併兼容於其頻率;在設計VLT電路時,設計者可以選擇連接標準DDR控制器,或是成本較低的簡化版控制器。如果使用標準控制器,由於不需要刷新,VLT內存將會忽略刷新序列。系統的其他部份則會將VLT DRAM視為通用DRAM,因而無需任何改變。

  傳統DRAM內存單元

  為了顯示如何使用VLT內存單元構造LPDDR4內存,首先回顧一下傳統DRAM以及LPDDR4的工作方式。熟悉DRAM者或許對其有所了解,但實際運用上還是有些微差異,在此先定義一些準則與術語以便於理解。

  DRAM作業的許多方面取決於其電容儲存單元。首先,電容的漏電特性導致了刷新的必要性;其次,儲存單元的基本作業方式之一是讀取,它會影響如何組織內存的其他方面。

  圖1:傳統電容式DRAM內存單元的電荷分配原理 (圖中綠色箭頭所示為電流,與負電荷流動的方向相反)

傳統電容式DRAM內存單元的電荷分配原理

  圖1顯示電容儲存單元的原理圖,左右圖分別代表了讀取1和讀取0時。電路透過「電荷分配」(charge sharing)偵測內存位值。位線(bitline)首先被預充電到一個在0和1之間的電壓值,然後透過打開讀數電晶體來選擇一個內存單元,使電荷可以在位線與內存單元間流動。如果位線電壓高於內存單元,那麼負電荷就會從內存單元流出到位在線;而如果位線的電壓低於內存,那麼負電荷就會從位線流進內存單元。

  這種電荷轉移改變了位在線的電壓,透過感測與鎖存得到最終讀取數值。然而,在儲存電容中失去或取得的電荷,改變了節點上原有的電荷,這意味著讀取的過程是破壞性的。因此,在每一次讀取之後,都必須透過回寫操作恢復內存單元中的電荷。

  LPDDR4

  LPDDR4標準是第四代雙倍數據速率(DDR) DRAM的低功耗版本標準,透過整體架構定義了個別內存晶片的高層級結構,以及如何安排雙列直插式內存模塊(DIMM)。

  分析DRAM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理論上,剖析其實體細節;實際上,則著眼於其晶片數組特性。本文首先探討第一種邏輯觀點,因為所有的實體布局都必須分解為相同的邏輯結構,因而能夠從中了解傳統DRAM和LVT途徑如何實現邏輯功能。

  LPDDR4內存晶片擁有8Gb的儲存容量,通常由兩個4Gb的獨立通道共同組成。每信道擁有8個內存組,每一內存組包括32K儲存頁(page),每頁有16K位,而使內存組的總容量達到512Mb。

  圖2:典型的DRAM架構和層級

典型的DRAM架構和層級

  一個完整的LPDDR4內存晶片包括兩個高層級單元:內存數組和DDR接口。有些部份的操作會影響到內存數組;另一部份則會影響接口。DDR接口可以同時與內存數組以及外部系統進行通訊。

  圖3:LPDDR4的邏輯組織架構,圖中將儲存數組和DDR接口分開。箭頭代表一次讀取操作以及回寫

LPDDR4的邏輯組織架構

  圖3說明了這種關係,即DDR緩存器作為外部系統和內存數組之間的主接口。而在讀取數據時,數組數據會先被加載DDR緩存器中;進行寫入作業時,所需的數據會先從外部寫入緩存器中。

  由於讀取傳統DRAM數組內容可能破壞原有數據,每一次讀取後都必須進行回寫作業,以恢復原有值。在進行讀取後,DDR緩存器的內容被複製到「隱藏緩存器」(Shadow Register)中。當外部系統讀取DDR緩存器中的數據時,隱藏緩存器負責將數據回寫到所選頁,以恢復原有數值。同樣地,當寫入數據時,DDR緩存器的數據會被傳輸到隱藏緩存器中等待寫入;而在執行寫入作業時,DDR緩存器就可以加載新的數據。

  讀取內存分頁數據涉及一連串的活動,類似於兩個巢式的軟體DO迴路(Do loop)。每一分頁內存被分成由許多256位元組成、成批(burst)讀取的內存群組,因此,一組16K位分頁就有64個burst內存群組,依序讀取完整的內存頁,這類似於外部DO迴路。

  圖4:內存分頁由分批依序讀取的內存群組構成;每一批burst群組均依據16個連續的16位傳送到I/O

內存分頁由分批依序讀取的內存群組構成

  每個突發傳輸組被加載256位的DDR緩存器中,該緩存器被分為16個16位字,並依序讀取其內容,為每一個頻率邊緣提供每一個16位字。這種操作方式則如同內部DO迴路。

  每一行的地址(RAS)負責選擇分頁。同時,每一列的地址(CAS)選擇突發傳輸組,並設置從DDR緩存器中開始讀取的字符,因而不必從DDR緩存器的左側開始讀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隱藏緩存器執行回寫、讀取或寫入DDR緩存器中原先加載數據的同時,DDR緩存器已經開始從儲存數組中讀取數據或從外部加載所寫數據了。

  LPDDR的運作

  LPDDR4功能本質上包含四項基本操作:啟動、讀取、寫入和預充電。這些操作的其他變異形式,如突發讀取/寫入和自動預充電等,可能構成一個更長的指令列表,但並不至於帶來新的技術挑戰。此外,它還添加了刷新、訓練和模式緩存器作業等維護性指令,以因應複雜的操作命令。

  這些基本的操作簡要介紹如下: 啟動: 在內存數組中選擇特定字符線(wordline),即可「開啟」一個分頁。該分頁上的內容將會被感測到並進行鎖存,然後保持開啟以用於在讀取作業時進行回寫,或在「讀取-修改-寫入」作業時被再次寫入。 讀取: 開啟讀取數據序列,每個burst內存群組的數據會從感測放大鎖存中被加載到DDR緩存器中。緊接著DDR緩存器開始依序讀取,每次讀取一個16bit字。同時,晶片透過隱藏緩存器在仍保持開啟狀態的分頁上進行回寫。 寫入: 數據被加載DDR緩存器,每次一個16位字。數據隨後被轉移到隱藏緩存器中,待分頁開啟時寫入數據。當進行寫入時,DDR緩存器可依需要同時加載新的256位數據,等待下一次寫入。 預充電: 在最後一個burst內存群組被讀取或寫入後,內存數組必須為下一次操作做好準備。在寫入情況下,必須等待一個寫入恢復延遲,以確保最後的burst群組可在繼續其他操作前被成功寫入。這時,開啟的分頁已被關閉,使位線能夠自由浮動,並重新充電回到先前提到的VDD/2電位。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啟動操作才涉及內存數組感測;讀取操作只涉及在鎖存感測數據與DDR緩存器之間傳輸數據,以及讀取DDR緩存器的數值。

  根據所需的操作序列不同,有些DDR的時序可能極其複雜。但如果相鄰讀取操作發生在不同內存組的數據之間,則可大幅簡化時序。因為在從下一個內存組中讀取數據之前,不必在原有的內存組中等待回寫和預充電。時序控制最困難的是來自同一內存組的連續讀寫。

  實現內存數組:MAT

  理論上,儘管一個內存組的邏輯容量可能達到32K行與16K列,但以現有技術而言,現實上並不可能製造出這樣的內存數組。這是因為:

  • 驅動器在選擇分頁時的驅動能力有限;在性能符合規格要求的前提下,只有一定數量的選定電晶體可以被驅動。

  • 感測放大只能支持有限數量的儲存單元。如果儲存單元的數量太多,由於電荷分配造成電壓變化減小,而被噪聲淹沒。

  因此,為了確保內存晶片可靠且易於製造,每一種內存應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實體尺寸限制。達到這種上限的內存數組被稱作「內存數組片」(memory array tile;MAT)。每個MAT都是功能齊全的數組,本身包含字符線和位線的解碼以及感測放大器。

  以一種採用2x-nm工藝節點的一般DRAM MAT為例,其位線和字符線的規模分別達到1,024條和620條。字符線的數量並不是2的整數次方,這帶來了一些解碼方面的挑戰。該晶片或許只用了最後的幾個MAT,但這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晶片建置細節。

  透過打造一個16×53大小的MAT數組,可為具有這一尺寸的內存組實現總共848個MAT。一個完整分頁整合一行MAT的內存單元:當開啟一個分頁時,同時啟動同一行有MAT內存單元上相應的字符線。

  圖5:傳統DRAM的實體布局

傳統DRAM的實體布局

  在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後,接下來將討論全新的Kilopass內存單元,以及它如何打造與此相同的儲存組。

  VLT內存單元

  Kilopasss的全新內存單元基於一種垂直分布的閘流體(也被稱為半導體控制整流器,或SCR)。這種採取pnpn結構的堆棧建構於一個p-阱上,可帶走來自底部n型層的任何空洞。

  圖6:VLT內存單元:帶有寫入輔助的PMOS電晶體的閘流體

VLT內存單元

  在淺溝槽隔離(STI)結構中植入一個埋入式字符線,使底部的n層連接到一個字符。埋入式字符線與外部銅金屬M1層字符線透過具有較大電阻的金屬鎢實現連接,因而可以製造比傳統DRAM更長的字符線。

  由於感測機制並非採用電荷分配,使感測放大器可承受更長的位線。因此,這種技術可以支持高達2Kbit寬、4Kbit深或總共8M位的MAT——遠大於傳統的DRAM MAT。採用更少片較大型MAT拼接成的內存晶片較採用多片小尺寸MAT的花費更低,因而可使VLT內存的數組效率達到77%,相形之下,同樣採用2x-nm節點的傳統DRAM效率只有64%。

  以VLT內存單元打造LPDDR4內存

  MAT容量增大後,LPDDR4內存組就可以用更少的MAT組成。單純按照位數計算,基於VLT技術的內存組將包含64個MAT,相形之下,傳統DRAM的內存組需要配置848個更小的MAT。不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最有效配置這些MAT。

  一種配置方式是每個MAT都帶有512個支持4K位線的感測放大器,這意味著每個感測放大器都有多任務器用於在8條位線中進行選擇。其中,多任務器的選擇基於CAS地址;進一步針對圖3的內存數組進行修改後,新的原理圖如下:

  圖7:為VLT內存添加位線多任務器

為VLT內存添加位線多任務器

  因此,對於每個被選定的分頁,每個MAT中只有八分之一的位線會被選擇,這與普通DRAM實現方式中所有位線都被選中的情況不同。但在傳統DRAM中並不可能實現這種更高效率的感測放大器使用方式,因為所有的位線都必須被讀取,以實現回寫的目的。由於VLT讀取並不是破壞性的,因而無需回寫操作,且多個內存單元可共享感測放大器。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一個MAT實體數組中配置這些MAT。基於VLT MAT的靈活性,實體上配置這些MAT可以不必與邏輯上的配置完全吻合。只要妥善安排各總線的路徑,任何形式的配置都是可能的。舉例來說,一個內存組可被配置為4×16個MAT數組,同時傳輸理論上與傳統LPDDR4相同的數據。

  圖8:內存分頁選擇,其中被選定的MAT是紅色的。傳統DRAM透過行來選擇分頁,而VLT DRAM則以單元區塊選擇分頁

傳統DRAM和VLT技術在內存分頁選擇上比較

  圖8說明傳統DRAM和VLT技術在內存分頁選擇上有什麼不同:傳統DRAM選擇一行中的所有MAT,而VLT則從中選擇了一個4×8的MAT區塊。

  由VLT製造的LPDDR4,在外部操作上與傳統LPDDR4完全相同。內部操作可能有所差異,例如不必再回寫和預充電,但這並不會影響DDR控制器;如果滿足了VLT的時序要求,其內存的邏輯組織方式與傳統DDR完全一致。

  免除刷新

  VLT內存單元最明顯的優點之一就是不需要刷新。不過,刷新已經成為DRAM作業的一部份了;無論內存處於閒置狀態或是被接通,都必須進行刷新操作,以避免數據丟失。

  完整的DDR控制器狀態機說明了刷新對於運作的影響,如圖9所示,所有紅色的狀態都與刷新或者基於刷新的分支相關;而使用了VLT技術,這些狀態都是冗餘的,而且能夠被消除。

  圖9:傳統DRAM建置的LPDDR4狀態原理圖,與刷新有關的狀態以及與基於刷新的有關分支狀態都被標註為紅色,標註為灰色的狀態則與接口相關

傳統DRAM建置的LPDDR4狀態原理圖

  圖10則是一種簡化的狀態機,其中與刷新有關的狀態都已經移除了。在設計基於VLT的內存時,設計者可以選擇現有的DDR控制器,因應那些不需要的狀態加以調整;也可以設計優化的DDR控制器,省去所有與刷新相關的電路——這種方法將占用更小的晶片面積,以及降低功耗。無論選擇哪一種控制器,都不會影響其他系統與內存晶片的互動。

  圖10:移除與刷新相關狀態後的LPDDR4狀態原理圖

移除與刷新相關狀態後的LPDDR4狀態原理圖

  總結

  VLT內存單元可以打造一種比普通DRAM內存單元成本更少、功耗更低的內存,目前VLT內存晶片已能與現有的LPDDR4內存完全兼容了。透過適當設計架構、命令以及時序,VLT內存晶片就能與傳統內存晶片無差別地應用在實際系統上。

  基於VLT的內存數組採用一個可在內部作業處理差異的接口,使其得以與標準的LPDDR4控制器配合使用。換句話說,設計一款免刷新的LPDDR4控制器,使其仍具備完整的控制器功能以支持外部接口,並確保現有驅動器都能繼續正常作業,而只是在內部忽略與刷新有關的操作,將有助於大幅節省成本,以及降低功耗。

  晶閘管是一種結構複雜的電子器件,在電學上等效於一對交叉耦合的雙極型電晶體。由於鎖存的形成,這種結構非常適合存儲器;與當前基於電容的DRAM相比,晶閘管內存不需要刷新。晶閘管於20世紀50年代被發明,之前人們曾屢次嘗試將其應用於SRAM市場,但都未能成功。

  2016-2021年中國內存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VLT存儲單元已在2015年通過驗證,目前一款新的完整存儲器測試晶片正處於早期測試階段。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