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較2015年增長5.8%,但增速卻下降到近10年的谷底。行業呈現農機保有量大、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升級速度快、全行業增幅趨緩等特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農機行業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影響,農機產業結構矛盾突出、增長放緩。企業應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深耕「機器換人」;同時堅持創新,加強高端裝備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核心技術缺乏成「痛點」
農機行業不僅受到農機化發展水平、農業結構調整、農業補貼政策變化影響,也受到國家環保政策影響。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機行業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去年國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全國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減少3000萬畝,糧食價格下降,加上部分區域的自然災害,農民收入減少,影響了農機銷售。
從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看,拖拉機和玉米收穫機兩大主要農機產品增速下滑最為嚴重。行業骨幹企業拖拉機產量折合標準台下降9.0%;骨幹企業玉米機產量下降43.54%,出現斷崖式下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整影響農民購機積極性。農機購置補貼連續3年沒有增加,且增加了大型高端機具補貼比例和額度,造成補貼資金缺口較大。國三農機升級造成農機生產成本和維修難度增加,部分經銷商和農機用戶有畏懼心理。
在陳志看來,在現代農業生產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雙重壓力下,我國農機行業已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行業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低端傳統農業機械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產品同質化已成為農業裝備行業最大挑戰,產業進入低利潤時代。
目前,我國農機產業發展基礎和共性技術薄弱、高端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行業試驗研究手段發展緩慢,直接影響農機裝備安全環保性能、動力及經濟性能、產品可靠性、結構強度等的關鍵零部件,以及高端領域核心關鍵技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農機工業發展需求,必須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更加重視引導和促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增強中高端、全產業鏈裝備的研發生產。
農機有效供給補「短板」
不過,糧食烘乾機、青貯玉米收穫機等一些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機產品產量卻出現逆勢增長,馬鈴薯、大豆、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生產,畜牧、丘陵山區及秸稈產業農機裝備等細分市場和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等細分領域持續高速發展。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飼料收穫機械產量增長5.02%,零部件產量增長6.26%,農副食品加工機械產量增長11.98%,糧食烘乾機增長超過30%,青貯飼料收穫機等增長也比較快。由於水稻秸稈處理需求和用戶的變化,2016年半餵入式水稻收穫機產量同比增長79.83%。水稻插秧機增長了11%。
這是我國農機需求結構發生變化的結果。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農機化已經從主要糧食作物的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烘乾、秸稈處理延伸;從糧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經濟作物擴展,向養殖業、加工業拓展,農業產業各領域各環節迫切需要加快「機器換人」。北方平原和旱作區等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擋升級,需求向大馬力、高性能、複式作業機具轉變;南方水田地區、丘陵山區等發展相對滯後地區的需求快速上升。農機工業供給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機產品由大田作物向農業全領域拓展,由耕種收向產前產後延伸。
中聯重科副總裁王金富告訴記者,中聯重科農業機械加大創新力度,推動產品升級和結構優化,產品覆蓋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的育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穫、轉運、烘乾儲存等農業生產全過程。其中,糧食烘乾機已形成覆蓋8噸至1000噸級系列產品,去年銷售實現大幅增長。動力換擋大馬力拖拉機、青貯收穫機系列產品,甘蔗收穫機的研發製造取得突破性進展。
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2016年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63%上升至65%,水稻種植和玉米、油菜、馬鈴薯、棉花收穫機械化率增幅均超過3%,主產區秸稈處理、高效植保、產地烘乾能力明顯增強,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陳志認為,我國農機化發展空間很大,未來5年至10年對於高端農機的剛性需求仍將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70%左右。
從投資看,去年農機企業投資繼續下滑,但政府對農機工業的資金支持持續增長,國家預算資金投資9.77億元,同比增長51.37%。國家發改委陸續安排了一批農機裝備發展重大項目,比如動力換擋拖拉機、采棉機、高含水玉米籽粒收穫機項目等;國家先進位造產業投資基金已有6億元投向農機企業;科技部「十三五」科技計劃也有3億元資金撥付。
據2017-2022年中國農機製造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目前國內一些製造企業已經加快了開拓國際市場的腳步。中國一拖市場部部長寇海表示,2016年中國一拖加強市場開拓,在國內採取「去庫存、促升級」行動,推動產品升級和結構優化;在國際市場實現了中國動力換擋高端產品的突破。YTO-東方紅品牌在第34屆哈瓦那國際博覽會上獲得質量金獎,並再次獲得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推薦出口品牌。「農機製造企業需要堅持創新,靠技術和差異性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通過提升管理、優化工藝把產品做到最好。」陳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