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 >> 農產品流通分析:渠道多樣 加速轉型升級

農產品流通分析:渠道多樣 加速轉型升級

2017-03-02 09:25:00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也給傳統行業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帶來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其中以產定銷、訂單農業、農產品電商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相繼推出,更是給農產品流通加速升級帶來了新活力。

  電商助力農產品銷售

  2016年可謂農產品電商蓬勃發展之年,電商進村給不少農戶帶來新的商機。去年以來,很多地區都在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系列工程,建設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並催生農村電商經紀人這一職業,幫助農民在網絡上銷售產品。過去兩年,在城市網購滲透率已近飽和的情況下,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紛紛把搶灘農村市場作為新戰略。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1000個縣裡,已經建成25萬個電商村級服務點,而截至2016年8月底,全國淘寶村達1311個,創造直接就業機會超過84萬個。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在線經營企業和商戶達100萬家,預計全年交易額將超過2200億元,占整個電商交易額的比重從4.6%上升到6.2%,增幅達35%。

  專家指出,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農村電商的短板。目前除一些大型電商平台的自有物流體系以外,適合鄉村特點的二級物流網絡還未形成,總體表現為物流成本高,冷鏈物流建設滯後。此外,從全國來看,普遍存在農產品種類繁多,標準化程度低,多處於粗加工階段;擁有質量認證的農產品企業較少,「三品一標」農產品更是魚目混珠,溯源手段推廣應用也不足。業內人士認為,農產品上行尚未形成集品控、物流和設計研發、營銷推廣等於一體的服務體系。2017年初級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等領域的商業流通將出現大規模的變革,單純中間商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代之而起的將是農業網際網路公司、物流網公司、農產品快遞公司、專業農產品連鎖公司及相關體驗店。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將催生諸多創業型公司,也將塑造一大批規模企業。

農產品流通分析:渠道多樣 加速轉型升級

  生鮮電商作為農產品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受到各類資本的青睞。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農產品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4.8%,預計到2018年可達11.2萬億元。而生鮮電商2015年交易規模達497.1億元,同比增長80.8%,預計到2018年可達2365.8億元。生鮮電商的交易量目前僅占整個農產品交易規模的1%,發展潛力巨大,成為下一個風口。目前,生鮮電商們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淘汰賽,一邊是關停、裁員和關店,主要服務於「長三角」的美味七七和壹桌網分別於2016年4月和9月宣布暫停營業,一邊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巨頭的進入與加持。有專家指出,生鮮電商發展從盲目跟風進入到理性發展的時代,市場潛力依然存在。2017年將是生鮮電商們拼服務、拼供應鏈的差異化經營時代,生鮮產品品質和供應鏈管理是生鮮電商必須關注的兩個問題。

  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方式,目前每年有超過80%的農產品是經由全國4000多個農批市場進行分銷。

  然而,多年來農批市場裡經營的客商基本都是以小農戶、小商戶為主,商家各進各的貨,物流各送各的貨,既浪費人力、物力、場地和運力,也造成市場秩序混亂和城市交通擁堵。經營主體毋須在物流設施、技術和管理上有任何作為。儘管農批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但其在物流與倉儲方面都長期滯後,生鮮農產品多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為主,農產品損耗嚴重。電商的衝擊加上人們消費需求的提升,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甚至有不少農批市場難以經營乃至關門倒閉。由此,一些農批市場開始了自己的轉型升級之路。有的農批市場開始試水電商,或與一些電商平台如阿里、京東及其他生鮮電商進行合作,或乾脆自力更生,自建電商平台尋求出路;有的農批市場淘汰了小商戶,著力扶持大中商戶,打造特色農批品牌,將其市場規範化;也有農批市場開拓新的交易品類,打造一站式農批服務,如北京的盛華宏林批發市場,去年就在其原有的糧油水產批發基礎上新建蔬果批發中心。

  2017年,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關鍵是如何做。專家認為,農產品批發市場的O2O模式趨勢已經明朗,應藉助「批發市場+網際網路」實現轉型,同時利用網絡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增加食品追溯功能,匹配倉儲物流,實現電子化統一結算等。2017年及以後,農批市場與電商的結合會變得更加成熟,走向特色化、差異化之路,完全固守傳統模式的農批市場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訂單農業風生水起

  訂單農業是指農戶根據本身或其所在的專業合作社、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先行簽訂訂單,然後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比起計劃經濟和傳統農業先生產後找市場的做法,訂單農業則為先找市場後生產,可以避免盲目生產,可謂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農業形式。

  當前,以「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鉤、以銷定產」為特徵的訂單農業,更是搭載「網際網路+」的快車,與網際網路逐步進行深度融合,給農業生產銷售提供方便,為農民收益「保駕護航」。近年來,訂單農業在全國多地盛行,為區域農業發展和地方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位於伊犁河谷西北部的新疆霍城縣將訂單農業發展作為發展農業產業的重要環節來抓,以訂單合同促規模、以農產品品質拓市場,以訂單農業增效益,其中惠遠苗木公司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目前已與農戶簽訂合同300多份,帶動和輻射數千家農戶致富。而在福建省連城縣文亨鎮,為推進精準脫貧工作,努力完善「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依託潤豐食品、金土地食品等兩家地瓜干加工企業,當地採取訂單農業的方式,將種植春地瓜的27戶在冊精準扶貧戶組織起來,與企業簽訂產銷訂單,確保貧困戶增產增收。

  儘管訂單農業目前風生水起,但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如部分訂單不能按期履約等誠信問題比較突出。此類問題一方面是由於自然災害等不可控的因素導致農產品減產,使訂單不能如數完成或農民違約不賣給合同方;另一方面則是人為因素。防止農業生產「大起大落」,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太小、太分散,容易出現「一哄而起」和「一鬨而散」的現象,如此前發生的「蒜你狠」、「姜你軍」、「向前蔥」等情況。

  根據業內相關專家分析,未來的農業訂單將與網際網路進一步結合深化,但是僅僅靠網際網路和訂單的合同仍然約束不了市場「瘋狂」的跌宕起伏。2017年,要進一步解決好農民組織化問題,需發展各種各樣的農業生產組織,把大部分農業生產者納入到理性差異化的軌道,發展各種基地、合作社、農企等,並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有效協調供需之間的關係。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