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農藥銷售總額為512.10億美元。其中,除草劑所占份額居於首位,約占42.3%;其後分別為殺蟲劑和殺菌劑,所占份額分別為28.0%和26.8%.除草劑雖仍為全球第一大產品類型,但其市場份額呈現走低態勢。以下是除草劑市場現狀。
1、咪唑啉酮類除草劑增長--主要源於南北美洲非轉基因Clearfield作物的種植,這些作物可以耐受咪唑啉酮類除草劑。ALS-其他類除草劑的增長主要因為陶氏益農開發的一些磺醯胺類除草劑,這些產品近年來的增長較快,如雙氟磺草胺、啶磺草胺等。PPO-二苯醚類除草劑的增長主要由於抗性雜草的發展和蔓延,尤其是用於防除草甘膦抗性雜草。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是一類熱點產品,其抗性出現較少,同時又有一些新產品上市,從而使該類產品增長較快。苯氧羧酸類除草劑雖是一類非常老的除草劑,但其近5年增長較快。
2、新產品上市難度越來越大,研發成本逐年增長,但農藥行業從未停止過創新的步伐。在2001—2014年間,轉基因種子和性狀的研發費用增長很快,雖然用於農藥的研發費用增長也較快,但增速不及前者。
隨著新產品研發所需投入增加,在1990—2014年的25年間,不同類別農藥的新有效成分上市數量顯著降低。其中,在1990—1999年的10年間,約有130個新有效成分上市,也即,每年約有13個新有效成分上市;在2000—2009年間,約有100個新有效成分上市,也即,每年約有10個新有效成分上市;而在2010—2014年的5年間,約有30個新有效成分上市,也即,每年約有6個新有效成分上市。由此可見,開發一個新有效成分越來越難。
3、新除草劑中,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最多,難能可貴的是,該類產品抗性案例較少。其中,先正達氟吡草酮(bicyclopyrone)已經上市,上市產品皆為三元或四元等復配產品,這些產品對草甘膦抗性雜草效果較好。拜耳氟酮磺草胺(triafamone)為水稻田除草劑,ALS抑制劑,這類藥在水稻田、小麥田已普遍產生抗性。因此,氟酮磺草胺可能剛上市時效果不錯,但其市場生命力有待觀察。拜耳茚嗪氟草胺(indaziflam)為纖維素合成抑制劑,其作用機理較老,但近二、三十年沒有新產品上市,所以是一個有新意的產品。巴斯夫苯嘧磺草胺(saflufenacil)為PPO-其他類除草劑,其作用機制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