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以下對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分析:
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的輸入組織生產,通過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生態農業發展前景顯示,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農業發展前景顯示,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緊缺與消耗加大的雙重挑戰,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迫切需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不足,農業發展地域空間小,並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推進,農業優質資源外溢已成客觀事實,所以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的路子。
多年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態農業相關技術取得較大進展,支撐了我國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在政府扶植、農業技術不斷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提升的背景下,以環保、生態為主要的特徵的新農業已經成為創業投資界的「新寵」。
據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分析,我國生態農業通過政策導向、經濟調節、獎勵補助等方式,合理控制化肥、農藥、養殖廢棄物等污染物的直接使用,綜合整治農村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產環境,全力打造「宜人、宜居、宜業、宜游」農村發展環境;以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環境保護「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為目標,實施環境改善、資源保育生態工程,科學規劃建設農田與村鎮景觀美化工程,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推動農業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業轉型,建設全景農業,實現財富農業;創新農業經營形式,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改變傳統零散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化經營模式轉變,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節水灌溉、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和農業新技術普及推廣等。發展生態農業為我們共建和諧社會、建設美麗鄉村提供動力,是共建美好中國的基礎保障,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