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至2017年,我國軸承出口額增長較穩定,增速高於進口,進出口貿易順差呈增長趨勢,2017年貿易順差達15.50億美元。我國雖已是世界軸承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世界軸承生產強國,我國軸承行業的產業結構、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效率效益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以下對軸承行業現狀分析。
軸承行業現狀分析,2013-2017年中國軸承製造行業銷售收入也呈波動變化趨勢。軸承行業分析指出,2016年行業銷售收入為2826.74億元,同比增長6.47%;2017年,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751.73億元,同比下降2.6%。總體來看,近三年我國軸承行業發展速度較之前有所放緩。
2013-2017年軸承製造行業銷售收入及增長率變化趨勢圖(單位:億元)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軸承產業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的重工業集聚區,哈爾濱、瓦房店、洛陽成為我國軸承行業發展的根據地。上世紀末,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我國民營經濟的帶來了活力,也促進了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我國南方軸承工業的突飛猛進。現從三大問題來分析軸承行業現狀。
第一,行業生產集中度低。世界軸承市場70%以上的份額,被十大跨國軸承集團公司所分享。其中占全球市場23%的美國、21%的歐盟以及19%的日本基本由日本NSK 等五大公司、瑞典SKF 公司、德國FAG 等兩家公司、美國Timken 等幾家公司所主導。軸承行業現狀分析,世界軸承行業的高端市場被上述企業所壟斷,而中低檔市場則主要集中於中國。而我國瓦軸等10家最大的軸承企業,銷售額僅占全行業的24.7%,前30家的生產集中度也僅為37.4%。
第二,研發和創新能力低。全行業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利產品。目前,我國軸承行業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長壽命產品的比例普遍偏低、產品的穩定性和創新性有待進一步改進。軸承行業現狀分析,當前我們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基本上是模仿,產品開發能力低,在某些核心技術的研發領域甚至還是空白,表現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靠進口。
第三,製造技術水平低。我國軸承工業製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軸承行業現狀分析,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一致性差,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
軸承行業現狀分析,隨著軸承市場的不斷變化和調整,企業的兩極分化將進一步加劇。我國是軸承鋼生產大國,但並不是強國,想要發展高參數、高精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軸承,就必須優先發展軸承鋼冶煉技術、提高軸承鋼品質。提升我國軸承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加大軸承出口市場的占有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巨大市場。國內軸承鋼生產企業應抓住機遇,積極研發軸承鋼新品種,高質量、高性能和多品種是軸承鋼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