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在我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國肉雞養殖業自改革開放的30多年以來,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以下是肉雞養殖行業分析。
肉雞的飼料轉化率是養殖業中最高的一種,一般料重比為2:1左右。因飼料費用占總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應根據飼料轉化規律,同時綜合考慮當時的市場行情、飼料價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雞的生產和出欄,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
最近兩年,我國肉雞養殖行業基本擺脫H7N9流感疫情的影響,消費企穩回升,產量及價格實現雙增長,全產業鏈實現較好盈利收益。肉雞養殖行業分析指出,同時,受非洲豬瘟對國內豬肉市場供需拉低效應的影響,肉雞養殖行業維持高景氣發展。
從終端消費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禽肉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1200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2000萬噸左右,占肉製品消費的比重從2000年的19.8%提升至2018年的23.4%。
分類別來看,2018年,中國禽肉消費量達到2000萬噸,豬肉消費量5540萬噸,牛羊肉等消費量1128萬噸,占肉製品比重分別為23.4%、63.4%、13.2%,禽肉已經成為我國肉製品消費中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品類。
作為我國第二大肉製品消費品類,雞肉與豬肉之間具有較強的替代關係。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生豬供給短缺都伴隨著雞肉消費量的急劇拉升。例如,在2014-2015年,豬肉消費同比減少2.45%,而雞肉消費同比增加3.41%。
2018年8月份以來,國內非洲豬瘟疫情暴發,豬肉供給受到較大影響,國內肉雞消費市場景氣度隨之上升。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家重點批發市場監測數據,2018年畜禽產品交易量達1.94萬噸,較2017年增長14.77%,較2013年增長21.05%。肉雞養殖行業分析預見,隨著生豬價格不斷上漲,將繼續刺激雞肉消費需求釋放。
從市場供給來看,白羽肉種雞產能處於近年低位。數據顯示,2018年,祖代進口引種量約65萬套,國內(益生)繁育約23萬套,國內祖代雞更新量升至約89萬套,種源來自紐西蘭、波蘭以及國內繁育。
從白羽肉雞生長周期來看,從祖代引種到商品代出欄共需經歷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出欄等4個階段,全程耗時接近15個月。在祖代引種數量處於較低水平下,今明兩年白羽肉雞的供給將收縮。
總體來說,我國肉雞養殖業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小規模大群體產業模式仍占重要地位,現代化養殖模式正在興起;生產條件因陋就簡,設備實施差異大,總體投入不足;生產效率與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效率和水平較低;產品原始、商品屬性低,品牌營銷力度弱;產品內銷比例高、加工與出口比例低,以上便是肉雞養殖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