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下,我國環保歷史「欠帳」較多,環境形勢嚴峻,但相關政策的出台,預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將會慢慢實現,以下是節能環保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經過多年粗放式發展的積累,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污染事件井噴式增長,呈現波及範圍廣、影響人群多、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工業作為主要污染來源,其慣性發展已不能滿足公眾日益提高的對公共衛生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節能環保行業分析指出,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節能環保指標作為國家的強制性要求。
2015年1月,「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出台;節能環保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8月,《大氣污染防治法》再次修訂,VOCs納入了監測範圍;11月,《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出台;2016年,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面世;2016年6月,環保部出台《關於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
在中央環保督察的推動下,各省相繼關停了很多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環境的「小、散、亂、污」企業。石化、鋼鐵、有色、化工、煤炭、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污染治理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京津冀「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和重污染天數要求同比下降15%以上;污染治理效果與地方政府官員考核績效掛鉤,「河長制」、中央環保督查、專項整治行動等相繼展開,處罰力度史無前例
截止2018年,我國環保行業總產值達到6.87萬億元,節能環保行業概括及現狀初步測算2019年我國環保行業總產值將達8.13萬億元左右。預測2020年我國環保行業總產值將達8.8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07%,並預測在2023年我國環保行業總產值將接近14萬億元。
目前,我國節能環保上游設備領域是一個接近充分競爭的市場,大量中小型企業圍繞價格、產品和服務質量展開競爭。我國節能環保上游設備領域的行業集中度總體較差,市場化程度較低。節能環保常規技術產品已經相對成熟,但在高端技術產品方面仍較為欠缺,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低水平運營現象較為普遍。
1、市場不規範。地方保護、行業壟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污染治理設施重建設、輕管理,運行效率低;市場監管不到位,一些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設備仍在使用。
2、政策機制不完善。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政策尚未到位,財稅和金融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企業融資困難,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3、服務體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環保基礎設施和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服務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健全;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以上便是節能環保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