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央企近日先後召開了2019年工作會議。會上,三大油的管理層不約而同提到了對上游業務的重視,均提出今年要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工作力度,推動油氣資源增儲上產。記者隨後從公司方面獲悉,中石油今年的風險勘探投資規模將會從10億元增至50億元。
1月19日,為期兩天半的中石油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完成各項議程,在廊坊閉幕。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在總結講話時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首先是處理好勘探開發業務加大工作力度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一方面要進一步增強加大勘探開發工作力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站在保障國家油氣供應安全的戰略高度,堅決打好打贏勘探開發進攻戰,從根本上遏制對外依存度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要立足長遠,尊重油氣勘探開發規律,合理把握勘探開發工作節奏,在持續推動油氣上產的同時,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記者從中石油集團有關人士處獲悉,該集團去年開始就加快了風險勘探的進度,共取得6項重大戰略突破。其中,中秋1井開闢了塔里木盆地天然氣勘探新領域;高探1井創造了中國陸上深層超深層碎屑岩儲層最高單井產量紀錄;永探1井開闢了四川盆地全新的火山岩勘探領域。
「今年公司會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力度,風險勘探投資規模會由10億元增至50億元。」上述人士表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已超前謀劃,接連召開風險勘探領域研討會、各探區風險目標論證會等,明確了勘探領域、勘探區帶、勘探目標,進一步優化部署,加快節奏,已確定了46口風險探井目標,為下一步風險勘探提速提質提效奠定了基礎。
為提高風險勘探的積極性,中石油此前已出台多項激勵措施,今年還要加大精準獎勵。「風險勘探是勘探的環節之一,目的是希望找到更大的油氣田。這個環節成功率低,風險大,但找到油田後的回報也大。」中石油集團政策研究室一位專家對上證報記者說。
儘管中下游板塊更具優勢,中石化集團同樣對上游業務不放鬆。在1月17日舉行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中石化集團董事長戴厚良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首先要聚焦穩增長保效益,精心組織生產經營。國內上游要穩油增氣降本,海外上游要加強資產運營管理,石油工程要鞏固扭虧脫困基礎。
在同日召開的中海油2019年工作會議上,總經理汪東進在安排2019年重點工作時同樣表示,首先要強化工作落實,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儲上產。
「三大石油公司突然加強勘探開發的背景還是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增強能源的自我保障能力,尤其是保障石油安全。」中國石油大學專家龐昌偉教授告訴上證報記者,中國的能源自我保障能力過去十幾年一直在下降,油氣的進口依存度越來越高。以各類能源換算成油當量計算,去年的能源自我保障能力是85%,而7年前這個數字是90%,「如果不加強上遊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就很難遏制住這個趨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費國,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不斷提升。2017年,隨著煉油能力的擴張,加之中石油雲南煉廠和中海油惠州二期項目投產、山東民營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增加,中國原油進口量維持了過去幾年的高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0.1%,攀升至4.2億噸,折合850萬桶/日。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至68.5%,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期,美國原油進口793萬桶/日,中國正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引領全球原油貿易重心加速東移。
在國際油氣合作方面,中國積極推進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開發建設,與周邊國家已基本形成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輸送通道格局和油氣上下游產業鏈深層次全面合作模式。2017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連續四年下降,中東原油占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比例為43%,較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從美洲和歐亞地區進口的原油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俄羅斯連續兩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占進口總額的14%。隨著中美兩國能源領域的合作深化,未來中美之間原油貿易合作還將再上一個台階,美洲將取代非洲成為亞太以及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地。
與此同時,在參與國際能源領域治理方面。中國不斷深化雙邊、多邊能源合作,不斷擴大在國際能源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目前,中國—東協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已啟動,推動成立了中國—阿盟清潔能源中心和中國—中東歐(16+1)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從2015年開始,中國舉辦「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積極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和治理。中國率先批准《巴黎協定》,承諾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作出努力,對加快該協定早日生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今年2月9日,中國還宣布,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將於3月26日掛牌交易原油期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有利於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需關係的價格體系,是中國參與國際能源治理的重要抓手。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認為,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將提升中國的原油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