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是鋼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有利時機。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是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證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7月5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主任黃導在由中國冶金報社和安鋼共同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暨超低排放推進高峰論壇上強調。
黃導表示,中國鋼鐵工業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通過轉型升級提前5年~10年率先實現既大又強的鋼鐵現代化目標。
治污難點需要突破性技術來解決
鋼鐵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既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能夠倒逼鋼鐵行業技術變革,使生產工藝向清潔高效方向調整,產能向環境承載力更強地區轉移。黃導表示,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鋼鐵行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準確把握轉型升級戰略與路徑,推動高質量發展。
鋼鐵行業作為支撐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行業,應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是我國鋼鐵行業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關鍵一招,要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黃導表示。
「鋼鐵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治理技術與裝備也應是高質量的。」黃導指出,「鐵前工序能耗占鋼鐵工序的70%以上,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鋼鐵工藝全流程排放量的2/3,主要污染物排放占比高。焦化、燒結工序是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治理的主要難點,需要更多突破性的創新治理技術來解決。」
黃導建議,鋼鐵企業應採取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減少燒結(球團)焙燒煙氣污染物產生量,如選用低硫礦、低硫煤、低氮煤,採用燒結焙燒煙氣循環技術、燒結機新型密封技術及低溫燒結技術等。同時,他透露,為全面落實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促進先進環保技術在中國鋼鐵工業生產實踐中進一步創新應用和推廣,鋼協正在組織開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技術案例的徵集彙編工作,並著手開展生態環境部委託的典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評估以解決主要技術難點及問題。
實施超低排放可能帶來的新問題
黃導提醒,鋼鐵企業要警惕實施超低排放可能帶來的新問題及難點。
一是超低排放有利於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外排總量大幅縮減,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脫硫灰、脫硝催化劑等固廢產生量,且對這些固廢尚未有較好的技術手段和處置渠道進行深度處理。對這些固廢處置不當是否會產生二次污染、是否會造成污染物轉移,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如果採用活性炭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那麼,對活性炭二次利用也應當進行更多的技術研究,不斷拓寬對固廢物資的處置渠道。
二是超低排放技術選擇困難。《意見》明確了除塵、脫硫、脫硝等有組織排放技術路線,其中最關鍵的是燒結機頭煙氣的除塵、脫硫和脫硝治理。從目前已投運設施的運行情況來看,河鋼邯鋼、首鋼遷鋼等企業採用以活性炭工藝為主的治理設施,以及日照鋼鐵、裕華鋼鐵、中天鋼鐵等企業採用以SCR工藝為主的治理設施均能穩定達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利用這些技術,一部分鋼企已經陸續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投產後工藝的穩定性、經濟性、可靠性還需要至少1年~2年的時間檢驗,才能論證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從目前實踐來看,尚沒有一項技術是「十全十美」的。在煙、氣達標的同時,對吸附劑或催化劑的來源可靠性,以及由此帶來的二次污染也需要進行全方位論證,各界也應寬容創新中出現的問題。
三是實施超低排放升級改造資金保障方面的困難。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從投資上看,一個產能千萬噸的鋼鐵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預計至少需要投資20億元以上,而要在2年內完成,每年則要投資10億元以上。從運行和維護上看,採用活性炭脫硫脫硝一體化設施,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大,工藝複雜,運行和維護成本較高,在不計初期投資的情況下,企業燒結礦成本就增加25元/噸以上。企業要捨得在環保上花錢,鋼協也將呼籲政府對環保改造給予激勵。
四是企業應思考在當前頻繁限產的情況下,要實現較高的盈利,就要加強區域性行業自律,主動減少產量。
五是超低排放要求企業提升環境管理能力。《意見》對鋼企的環保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鋼企在高質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礎上,補充環保管理人員,加強專業技能培訓,規範日常運行管理台帳,確保穩定達到超低排放指標要求。
推進超低排放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及難點,黃導提出了推進超低排放的建議:一是加強宣傳引導;二是對動態情況及時調研、掌握、分析,充分利用爭取到的生態環境部典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評估課題,實地走訪企業了解情況;三是在能效對標的基礎上,著手開展環保提升改造對標交流,及時反映行業企業訴求和執行中的共性問題;四是鋼協要倡導會員企業在區域環境改善過程中積極整改,也要在區域協力監管過程中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五是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環保工作的生命線,不能有問題;六是政府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讓環保數據造假者不敢、不能、不願造假;七是國控點由第三方維護監測,生態環境部對第三方也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避免人為干擾數據。
黃導指出,對於鋼鐵從業者來說,要牢記使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紮實推進轉型升級,加快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他建議,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創造有利條件,給企業更多支持和幫助。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服務和監管,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