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中草藥應用日益廣泛,銷售量逐漸增加。受全球範圍內中藥材消費需求的拉動,近年來我國中藥材產量逐年穩步增長。2018年我國木本藥材產量約為351.2萬噸,同比增長10%。
中藥材的種類很多,在藥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藥材就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靠採挖野生資源,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數量約為200種。有些品種野生資源非常少,但人工種植技術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蟲夏草、肉叢蓉、石斛等暫時無法實現大面積人工種植,部分名貴中藥材無法大規模人工種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
我國中藥材種植分布呈現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雲南、吉林、遼寧、河北、寧夏、甘肅、湖北、安徽、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市。2018年,雲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94萬畝(含藥食兩用藥材),產量104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面積超過12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面積已達6萬畝。目前,三七、重樓、砂仁等16個中藥材品種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三七、滇龍膽、重樓、砂仁、草果、燈盞花、茯苓、木香8個品種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種植面積和產量的50%以上。
根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發布的《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0~2017年,我國中藥材消費量整體呈增長態勢。2017年,中藥材商品市場終結了持續兩年的跌勢,年度銷售額為611.16億元,同比增長10.48%,2018年我國中藥材類藥品流通銷售額約為614.85億元。預計未來,在下游需求的帶動下,中藥材需求量將保持增長。
2018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出口額為10.31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49%。其中,出口19.8萬噸,同比繼續下挫11.25%;出口均價5.2美元/千克,同比微增1.98%。 亞洲地區為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主要出口市場,其出口量占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總量的83.17%。
「十三五」時期,隨著我國中醫藥行業政策的不斷落地,中藥種植科技水平將會不斷提升,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基地建設,提高我國中藥材產量,提高行業運行質量,未來行業整體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