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大城市已經陸續復工復產近20天,但體育服務業、旅遊業、養老業等第三服務產業,受疫情餘波的影響,仍舊處於半冰封狀態。
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彭維勇表示,疫情對體育行業造成衝擊很大,體育競賽表演業全面調整,如亞洲室內田徑錦標賽、跳水世界盃系列比賽,以及東京奧運會部分項目的資格預選賽等,這些都延期舉辦或者異地舉辦,足球、籃球、排球等職業聯賽延期舉行,馬拉松賽事50多場都受到影響。
此外,體育場所掛牌歇業,體育用品製造業受疫情波及延期開工,都對體育產業有不小影響。
目前,我國體育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各地復工進展情況不同,有快有慢。有的省份復工率達到75%,有的省份還不到30%;二是企業員工到崗率不高,有的企業員工到崗率最多10%,有的不超過25%;三是不同類型的企業進度不同,體育用品製造業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高的企業產能恢複比較快,體育服務業中主營線上業務的復工率高,而體育健身、體育培訓、體育用品銷售企業復工率比較低。
從冬奧會舉辦城市的歷史經驗看,冬奧會舉辦前的2年內,是一個國家冬季運動休閒旅遊開展最旺盛的時期,冰場雪場拉動的體育旅遊產業鏈產值非常可觀。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全國的冰雪場將會面臨經營困難。有記者去北京冬奧會舉辦地張家口崇禮雪場調查,一月份雪場旅遊總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就下降了近20%。
從體育服務業產值不斷增長的效益劃分看,除了綜合性和職業性體育賽事的「吸金效應」外,被認為具有親民性的馬拉松賽事在體育服務業發展中正不斷創造價值。受疫情影響,原定於3月22日舉行的首批白金標賽事「首爾國際馬拉松」已經取消,而作為每年舉辦馬拉松賽事數量高達1600餘場的中國來說,其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正處在不斷爆發的上升期。
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2019年全國各地都在領會文件精神,躊躇滿志,加快體育設施建設,精心孵化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體育賽事,2020年本是文件精神落地的一年,誰知年初就碰上新冠肺炎,的確在火熱的體育產業發展初期,在體育產業結構日趨走向合理的情況下,整個體育服務業發展被潑了一盆冷水,從上到下渾身濕透。
對於體育企業的復工,彭維勇表示,確實存在一定困難:一是主要業務沒有恢復,這是影響復工復產的主要因素,如很多體育賽事已經取消或者延期,對賽事運營企業來說開工也沒有業務;健身房、體育場館、體育培訓機構,即使復工了現在也很難有客流。第二,員工返崗難、物流不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不充分以及行業人員聚集度比較高的特點都制約了體育企業的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