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每年口糧消費大約310斤,糧食產量比消費量超出接近500斤,怪不得糧價如此低迷啊。事實上,全國城市人均大米消費大約只有270斤而已,而上海人均大米年消費量大約190斤而已。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糧食安全制度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
全國夏糧產量增長0.9%,早稻增長3.9%,同期合計比上年增產45億斤,目前已經豐收到手。秋糧占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七成以上,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從全國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不錯,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當前秋糧收穫已近八成,進度總體與去年同期相當。其中,西南、黃淮海和西北地區收穫過八成,進度同比略快;長江中下游地區收穫過六成,東北地區收穫近八成。金秋時節,糧食豐收底氣足。
糧食生產環環緊扣,為了保障秋糧豐收,各地抓緊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及時進行線上線下諮詢指導,把抗災手段和穩產增產技術送到一塊塊糧田。
8月底至9月上旬,東北地區遭遇三次颱風。秋糧生產的大頭在東北,氣候條件是否會對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深入調研論證,及時出台《東北地區倒伏玉米機收技術指引》,指導東北地區科學有序開展倒伏玉米機械化收穫作業。
由於及時採取排水、晾曬、搶收、烘乾等措施,颱風對全省糧食生產影響有限。發生倒伏時,北部地區95%以上水稻進入完熟期,成熟較晚的南部地區也有80%以上水稻進入完熟期,倒伏影響程度較輕。目前,倒伏的作物已基本收穫完成,預計月底前大面積收穫可以基本結束。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土壤墒情適宜,溫光條件正常,有利於秋糧作物產量形成和秋收秋種。2020年汛情區域相對集中,受災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但由於種植面積擴大、技術保障增強、抗災減災到位,水稻有望災年實現豐收。
在此之前,不少朋友可能還在對2020年我國的糧食生產狀況表示擔憂,而且今年的上層的多項舉措也可能引發了大家對於糧食狀況的擔憂,比如疫情期間我國不少地區出現了搶糧的狀況,近幾個月又提出了「光碟行動」,最為重要的恐怕還是擔心疫情期間,農田可能有所荒廢,最終導致減產。如今通過這場發布會,我想這些擔憂應該是可以打消了,官方給了一個定性:糧食再次大豐收。
會上表示,2020年我國夏糧早稻產量預計達到3402億斤,增產了44.8億斤,這也是連續7年下滑之後,重新回升。會上表示2020年糧食總產有望維持在1.3萬億斤以上,而且有望再創新高,同時也有望創出連續6年維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壯舉。
總體來說,經過我國持續多年對於農業生產的持續性調整,我國的糧食生產已經比較穩定,而且改革初見成效,國家也有足夠的能力拿出耕地用於輪作休耕。以最近幾年的糧食生產來說,按照既定計劃2020年全國輪作休耕面積要達到5000萬畝以上,這樣的種植面積對於我國僅有18億畝有限耕地的情況下,真的是非常難得。當然也正因為輪作休耕政策的實施,國內耕地才能夠持續性耕作,讓我國糧食生產持續維持高位。
國家通過輪作休耕政策,獲得了諸多成效。以河北來說,年度可以達到200萬畝耕地休耕,生態效應非常明顯,據統計每年可以節約開採地下水3.6億立方米,東北輪作大豆後減少化肥使用30%以上。不僅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經濟效益,同時還獲得了很好的社會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