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充電樁行業的准入門檻不是很高,熱度增加的背後,也給行業帶來了一些問題。記者了解到,一些廠商拼湊採購組裝成一個充電樁,成本非常低,甚至賣出的價格也讓業內人士「驚掉了下巴」。當下,充電樁價格戰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自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之後,行業熱度一度攀升,資本和眾多新角色開始湧入。眾所周知,充電樁行業在經歷了此前跑馬圈地後,已經形成了頭部企業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局面。然而,「新鮮血液」的進入,並未改變行業的整體狀況,反而出現了諸如打價格戰爭搶市場份額等亂象。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充電樁行業大亂大治的過程還在持續,行業人士期盼從頂層設計出發,規範行業發展。
自去年開始,充電樁多次進入公眾話題,從幕後走到台前,站到了舞台中心。記者了解到,行業熱度帶來了充電樁銷售的大熱,也帶來了充電樁投資建設的大熱。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進入新能源充電樁這個領域的客戶,覆蓋面很廣。不少人有多餘的資金在手,就拿出來投資『新基建』。」一邊是資本的湧入,一邊是行業內不同角色的加碼。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除了中石油、中石化、支付寶、滴滴等巨頭之外,一批又一批的「新新」玩家,正強勢「攻入」這片廣闊的市場。
充電樁運營企業還是呈現出集中度高,保持強者恆強的格局。具體來看,2020-2025年中國電動充電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止2020年11月,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依然占據充電樁運營企業前三強,運營公共樁的數量分別為17.86、16.67和14.42萬台,在公共樁中占比分別為25.69%、24.0%和20.75%,三者累計充電樁保有量之和占全部商用充電樁行業的70%,充電樁運營行業保持明顯的頭部效應。
幾家頭部企業已經占據了絕對多數的市場份額,他們多是早期布局者。「頭部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高度,中小運營商跟它們不是一個量級,沒辦法企及。」在這個行業內,中小運營商如何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深圳市電王快充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魯明月告訴記者,「我們反覆強調的就是盈利。不是做資本市場,把規劃做得多漂亮,而是只要投入了一個站,就能不斷地帶來新鮮的血液,能夠持續地盈利,進而支持我們的發展。」
此外,對於各家充電運營商來講,前期由於發展地區、起步時間等因素,發展起點有高有低,最後造成了行業整體發展不均衡的狀態。有行業人士透露,當前充電設施具備新型基礎設施的定位,如何更好地發揮連接作用,促進多網融合,充電運營企業如何不斷提升自身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獲得市場優勢,是整個行業面臨並亟需去探討的問題。
2020年2月,為了促進各行各業恢復工作和生產,刺激經濟復甦,國家提出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概念,新基建包括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及營商環境、服務業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制度領域的基礎設施。
這些領域發展空間巨大,增長迅速,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對上下遊行業的帶動性強,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將擔當大任。去年內各地區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投入大量資金,推動各種智能技術和新基礎設施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國40多個省市已經啟動了新的基礎設施項目,並按下了快進按鈕。
面對這個千億元的蛋糕,有誰能不垂涎。目前充電樁行業仍然處於群雄逐鹿的狀態,大家各自為政,各有各的算盤。許多玩家盯上了這塊蛋糕,盲目進入,沒有考慮成本和盈利,最終死的死,殘的殘。經過一次行業洗牌後,目前的頭部玩家有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嘿淘新能源也在紅利風口之下憑藉自身的優勢對標頭部玩家,在2020年華麗轉身進入充電樁行業,摩拳擦掌,準備在2021年大放異彩。
但是不難發現,這幾個有實力的頭部玩家都是從傳統電力行業進入,其自身都有很強的充電樁設計製造能力。在電力行業深耕數十年,可謂是具備了先天優勢。
據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徵求意見稿提出,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6420萬輛。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預計將形成1.02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另外,國家政策扶持疊加市場前景光明推動,各路資本正加速布局。科技巨頭華為、阿里等也跑步入場充電樁。操作上,兩大電網巨頭充電樁投資計劃分別增長10倍,看好相關合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