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一般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可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常規能源通常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則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能、核能等。
在碳中和目標指引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熱情高漲。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7167萬千瓦、太陽能發電4820萬千瓦,風光新增裝機之和約為1.2億千瓦,遠超市場預期。考慮到2030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在二級市場上,資金大量湧入被認為「發展沒有天花板」的新能源板塊。但是,資本狂歡背後暗藏隱憂,持續暴增的新能源裝機很可能面臨消納困境。
「十四五」期間,隨著風電和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源豐富地區的風電、光伏發電將逐步全面實現平價上網,成本優勢以及碳中和目標的要求,推動新能源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風電行業人士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年均新增風電裝機須保證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光伏行業人士認為,「十四五」期間,一般預估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在7000萬千瓦左右,樂觀預計這一數字將提升至9000萬千瓦。如此大體量的新增裝機規模,在中國新能源發展史上前所未見。
不過,判斷新能源的發展成績不能唯規模論,必須要平衡發展速度與質量,其中新能源消納始終是個關鍵點。與傳統化石能源不同,風能和太陽能固有的隨機性、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在這方面,國外已有前車之鑑。
由於資源稟賦、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不匹配等問題,棄風、棄光率一度居高不下,直到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電網企業的努力下,棄風、棄光率才不斷下降。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新能源市場化消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多方面的。比如,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有限。再如,現有儲能裝機量不足以為新能源消納提供有力支撐。當前,我國電化學儲能不足2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僅3000萬千瓦,與我國20億千瓦發電裝機相比,系統調節能力仍顯不足。
因此,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必須先解決好消納問題,否則棄風、棄光可能再度反彈,光伏電站、風電場「曬太陽」的尷尬局面將再度上演。一方面,要加強新能源與靈活調節電源統籌規劃。在全國範圍優化布局新能源,制定各區年度新增建設規模、裝機布局和開發時序。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優化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燃氣電站等靈活電源規劃,支撐新能源消納能力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提升新能源併網調度運行管理水平,從源、網、荷、儲、市場交易等多方面發力,不斷挖掘電力系統運行靈活性,提升適應新能源隨機波動性的調度運行水平和風險防禦能力,支撐高比例新能源高效消納。此外,還要加快推進適應波動性新能源消納的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市場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
2020-2025年中國各種新能源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2020年前11個月,我市新能源產業累計增速達到28.3%,這個包含鋰離子電池、風電、太陽能、氫能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保持年均7%的速度增長,天津的目標是到2025年打造全國新能源產業高地。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概括起來就是要擴大鋰離子電池產業優勢,壯大風電產業規模,強化太陽能產業集成,加快氫能產業布局。
在鋰離子電池方面,我市將圍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電芯及電池系統等,重點發展高鎳、高電壓等正極材料,高端石墨、碳矽等負極材料,加快布局電解液和隔膜材料領域。加快開發固態電池生產關鍵裝機及配套工藝、高功率電極的製備工藝、低成本石墨烯材料生產工藝等,研究退役動力電池異構兼容利用與智能拆解技術,加快鋰離子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拓展在電動船舶、電網儲能、智能和信息裝備等方面的應用。
在風電方面,將堅持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並舉、集中式風電和分散式風電協同,圍繞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生產製造、風電場設計建設施工控制運維等重點環節,打造風電全產業鏈。重點加強4MW及以上大功率風電機組、10MW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研發和產品推廣,提升複合材料風電葉片、齒輪箱、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自主化生產水平和配套能力,促進風電裝備採購本地化。
在太陽能方面,將重點發展新型高效光伏電池,突破高效疊瓦組件等先進生產技術,擴大12英寸超大矽片、高效智能太陽能電池片等先進產品生產規模,推動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鼓勵「光伏+5G網絡」「光伏+數據中心」「光伏+充電樁」等特色行業智能光伏應用。
在氫能方面,將大力整合企業副產氫資源供應能力,支持高效低成本制氫技術研發,加快發展高壓氫氣存儲材料與設備、液態氫儲運裝備等配套產業,加快儲氫、運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大功率電堆、高性能長壽命關鍵材料、高可靠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產業化,積極推進氫燃料大客車、物流車、叉車的研發生產,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檢測基地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