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焦煤新增產能有限 供給相對剛性

焦煤新增產能有限 供給相對剛性

2021-01-01 08:52:05 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焦炭是一種重要的固體燃料,由主焦煤、肥煤、氣煤、貧瘦煤、低硫高硫煤、1/3焦煤等煉焦煤作為主要原料進行配比,在約1000℃的高溫條件下經過乾餾後獲得,主要成分是固定炭,其次是灰分,所含揮發分和餾分均較少。

  焦炭主要用於高爐煉鐵和用於銅、鉛、鋅、鈦、銻、汞等有色金屬的鼓風爐冶煉,起還原劑、發熱劑和料柱骨架作用。煉鐵高爐採用焦炭代替木炭,為現代高爐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礎,是冶金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為使高爐操作達到較好的技術經濟指標,冶煉用焦炭(冶金焦)必須具有適當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包括冶煉過程中的熱態性質。

  焦炭除大量用於煉鐵和有色金屬冶煉(冶金焦)外,還用於鑄造、化工、電石和鐵合金,其質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鑄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氣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氣化用焦,對強度要求不嚴,但要求反應性好,灰熔點較高;電石生產用焦要求儘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比重逐年增加,隨著國內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焦炭的產能及產量增長迅速。2019年中國焦炭產量達4.7億噸,較2018年增加了0.3億噸,同比增長6.82%,2020年1-10月中國焦炭產量完成3.9億噸。

  在區域方面,我國焦炭主要產量來自於華北(40%)、華東(19%)和西北(16%)三大區域。具體到省份來看,全國第一大產焦省份山西省占全國產量21.12%,其次是河北(10.83%)、山東(9.35%)、陝西(9.19%)、內蒙古(7.7%),基本都是煤炭或鋼鐵的主要產區。

  在下游需求方面,鋼鐵作為焦炭行業的主要下游應用,其市場發展對焦炭的需求影響較大。在我國城鎮化加快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的背景下,鋼鐵產量小幅增長,進而推動焦炭需求的提高。根據中鋼協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我國粗鋼產量78159萬噸,同比增長4.5%;生鐵產量66548萬噸,同比增長3.8%;鋼材產量96424萬噸,同比增長5.6%。

  在進出口方面,2019年我國焦炭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出口量及金額均大幅下滑;進入2020年,疫情使得焦炭行業出口形勢雪上加霜。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全國累計出口焦炭260萬噸,同比下降49.7%,出口金額57192.7萬美元,同比下降61.2%。

  在經濟效益方面,2016-2019年H1我國焦炭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營業收入呈持續增長態勢;進入2020年,受疫情影響而有所下降。2020年1-10月我國焦炭行業營業收入為231.61億元,同比下降21.63%。

  鋼企自身配套的焦化廠產量占比26%。2020年1-10月我國鋼鐵聯合企業焦化廠焦炭產量為11265萬噸,占全國產量比例為26.11%。配套焦化廠產焦的目的是直接為煉鐵提供焦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通常不進行深加工,如焦爐煤氣、煤焦油等用於發電和燃料居多。但由於大型鋼鐵企業往往布局在大城市,受到環保等因素的約束明顯,故自身配套焦化廠的焦炭通常難以自給自足,需要從獨立焦化廠購買焦炭。

  獨立焦化廠產量占比74%。2020年1-10月我國獨立焦化企業的焦炭產量為31877萬噸,占比73.89%。獨立焦化企業除了銷售給鋼鐵企業外,通常還會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比如用焦爐煤氣生產甲醇、對煤焦油進行深加工等。相較於直接生產焦炭,副產品的深加工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

  目前,國內焦炭90%以上用於鋼鐵,在截至2020年1-10月焦炭產能過剩的環境下,其價格驅動力主要來源於鋼材下游需求。鋼材下游主要包括建築、機械、汽車、船舶、家電等板塊,其中建築占50%以上,主要是房地產和基建;機械約占20%,主要是製造業,其他行業占比較小。

  截至2020年1-10月,在經濟穩增長的刺激下,雖然國內基建投資有所回暖,但難以對沖整體投資的低迷態勢,建築、機械行業用鋼需求仍會低迷,這是決定焦炭價格持續下行的根本原因。此外,2021年是房地產、基建施工淡季,會相應減少建築用鋼需求,對焦炭價格下行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