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教育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基礎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萬億。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部分中產階層崛起,社會教育需求的個性和多樣化將持續推動民辦基礎教育的崛起。中國民辦基礎教育市場歸屬於學歷教育體系,涉及的教育階段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
基礎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基礎教育擺在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戰略地位,堅持公共財政優先投入,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民族復興築牢穩固根基。
我國基礎教育的短板在鄉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縮小城鄉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
這是地處重慶大山深處的石柱中益鄉小學,孩子們正在上英語口語直播課。如今,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聯通了外部世界,音體美設施和科技館也一應俱全,可就在十年前,這裡連一台像樣的電腦都沒有。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曾輾轉3個多小時來到石柱中益鄉小學,他指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中益鄉小學的十年巨變是我國鄉村學校全面改善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超2959億元支持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基礎教育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指出,截至目前,全國99.8%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城鄉辦學條件差距明顯縮小;強力推進的控輟保學讓義務教育輟學學生由60萬人降到不到500人,到2021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4%。
而在城市,教育也向著更加公平更加優質邁進,校際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成都青羊區石室聯合中學蜀華分校十年前還是一所老百姓都不願意去的薄弱學校,通過和名校的集團化辦學,如今已成為一所頗具口碑的九年一貫制新優質學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近70%用於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經費總投入翻了一番多。我國基礎教育從學前到高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2016年的不足68%已提高到87.78%,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85%提高至91.4%,我國基礎教育從「有學上」步入了「上好學」的新階段。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促進基礎教育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重向全面育人、綜合育人轉變。
2021年7月,「雙減」政策落地實施,進一步助推基礎教育向育人本質回歸。課外負擔和作業負擔得到有效緩解,各地中小學在規定時間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邁入新時代的基礎教育已進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做好基礎工程,築牢強國偉業的教育根基。
「新時代教育內涵、外延都越來越豐富,增加了心理、科學、勞動、思政等專職學科教師,增加了午餐午休、課後延時服務等,教師工作量隨之增大。深圳教育最核心的教師資源配置落後於北京、上海等。」市政協教育界委員鄧少勇、吳東平、羅燦等聯合提交提案,建議深圳借鑑北京、上海等地經驗,優化中小學師生比,支持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
提案認為,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需要「小班化」和合適的「師生比」。以小學為例,教育已開發國家都是20至25人小班額,芬蘭20人以內,北京、上海班額35人左右,師生比1:13;廣州、成都班額40人左右,師生比1:15;深圳班額接近50人,師生比1:19,師生比過低。
該提案建議,利用「先行示範區」建設機遇,向上級部門申請相關改革事權,深圳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施單列管理,按標準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並探索建立編制統籌制度;所有新建學校新招老師借鑑推廣成都「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干」的「兩自一包」政策,實現教職工由「編制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充分考慮高中選課走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等實際,多措並舉將我市中小學教職工基本編制上浮10%。
分組討論上也有多位委員關注教師群體。市政協教育界委員王翔注意到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深圳將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178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萬個。在此基礎上,她期待深圳的幼兒園能夠形成自主健康的發展環境。她表示,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薪資待遇是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幼兒園教師行業、提升幼教整體學歷水平、留任優秀教師的重要因素。
市政協教育界委員賈建國則對報告中提出的教育醫療增量提質計劃十分關注。他表示,教師是落實「雙減」政策,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關鍵主體,在教師正常教育活動之外,應避免挫傷教師工作積極性和活力的任務攤派。他建議完善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各相關部門聯合建立課後服務資源共享清單,建立教師課後服務負擔監測機制,開設教師負擔反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