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煤炭行業漲幅達3.65%,當下,煤炭在能源供應體系中依然不可或缺,2022年政策進一步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未來在實現雙碳政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面前,煤炭業能夠適應形勢、擁抱變化,為保障能源供給、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近日,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發布《關於加強煤炭先進產能核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履行電煤保供穩價責任。核增產能煤礦要積極承擔電煤增產保供責任,核增產能形成的新增產能必須全部按國家政策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隨著各地氣溫升高,疊加復工復產加速推進,用煤用電高峰將至。保證煤炭供應充足,不僅關係能源安全,而且關乎經濟平穩運行。這就要求煤炭在關鍵時刻「產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2022年以來,受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我國能源外部壓力持續增加。俄烏衝突不僅加速了短周期內煤炭對天然氣的替代,而且迫使歐盟國家向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採購煤炭。由於俄羅斯煤炭出口量占全球15%左右,針對俄羅斯的煤炭禁令,加劇了全球範圍內煤炭供應緊張,海外市場煤炭價格較去年年底上漲數倍。
部分國外煤炭生產大國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煤質好,長期以來都是我國調劑國內煤炭市場的重要補充,從國內消費量來看,進口煤約占總消耗量的8%。國際煤炭市場供應緊張,導致國內外煤價倒掛,抑制我國煤炭進口。2022-2027年中國煤炭加工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2年一季度,全國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24.2%。進口下滑帶來的國內煤炭需求缺口,需要依靠自有煤礦產能補充。
國內方面,隨著全國氣溫不斷攀升、用電負荷不斷釋放,全社會用電需求將繼續攀升,帶來煤炭需求提升,局部地區尖峰時段將出現供需偏緊,如遇大範圍持續極端高溫天氣,形勢將更趨嚴峻。截至6月9日,沿海八省電廠日耗大幅增長,電煤可用天數為17.6天,較前一周的20.4天大幅下降。同時,國內電煤價格高位波動,煤電企業持續虧損,電力峰谷差不斷加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也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較大不確定性。迎峰度夏期間煤炭供應依然面臨潛在風險。
煤炭保供是大事,也是難事。我國雖是煤炭生產大國,但煤炭生產基地相對集中且與主要消費市場逆向分布,經濟發展和氣候條件的地區差異以及產業政策的調整,決定了我國煤炭市場供需矛盾的複雜性。受資源條件、運輸能力、需求變化、安全事故、突發事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煤炭階段性、區域性供應緊張時有發生。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我國煤炭產量走出了一條先降後升的V形曲線:先是從2013年的39.7億噸逐步降至2016年的34.1億噸,降幅超過10%,此後又一路回升,到2021年達到41.3億噸,增幅超過20%。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好「雙碳」工作,作為傳統高碳能源的煤炭是重點領域之一,需要我們持續降低其消費總量及碳排放強度。在這一點上,煤炭的第一大用戶電力行業走在了前面。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如火如荼,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量直線上升。相比之下,煤電裝機比重則從2012年的65.7%逐步降低至2021年的46.7%。鋼鐵、水泥、城市供暖等用煤大戶也積極推進節能改造、煤改氣、煤改電等各項工作。
這與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現狀有關。長期以來,煤炭一直是我國能源供給的「主力軍」。在電力行業,即便這十幾年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增長較快,煤電依然以不到五成的裝機占比,貢獻了約六成的發電量。
這也與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大緊密相關。近年來,我國經濟穩中有進,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能源消費保持剛性增長。一段時期內,綜合能耗體量很難大幅下降。這樣一來,雖然煤電裝機比重有所下降,其絕對數仍然保持增長——從2012年的約7.6億千瓦增長到2021年的11.1億千瓦,增幅超過46%。煤炭消費的「大頭」持續增長,總量就很難下降。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石油、天然氣資源有限,對外依存度相對較高。要端牢能源飯碗、保障能源安全,我們依然離不開煤炭,依然要在「控制總量」的同時「兜住底線」,保持一定規模的煤炭生產和消費。推進能源革命,也必須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讓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總體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煤炭在能源供應體系中依然不可或缺、地位重要。讓煤炭更好地發揮作用、補足短板,關鍵在於持續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特別是在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等方面下足功夫。
目前我國煤炭的超低排放技術已經領先世界,6月我國各地拉響高溫警報,煤炭市場出現旺季不旺的走勢。一些先進煤炭污染物排放水平甚至優於燃氣機組。在高溫等因素作用下,煤炭需求逐漸上升,煤價博弈再度加劇。
以上就是煤炭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