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國內傳感器實現彎道超車 傳感器應用得到大幅擴展

國內傳感器實現彎道超車 傳感器應用得到大幅擴展

2022-08-05 21:49:37 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有15種傳感器表現出高增長,2022年國際汽車傳感器均得到受益。傳感器依賴性與日俱增,單車傳感器使用量將達到數百個。未來國內傳感器企業有望憑藉技術積累,快速響應以及下遊客戶的國產化需求迎來產業升級的黃金機遇。

  國內傳感器實現彎道超車

  本土傳感器必然迎來一波爆發式的增長,甚至可能會如同新能源汽車一樣,在市場份額上實現彎道超車。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其作用是將環境中的自然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或其它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傳感器從誕生開始,大概經歷了結構型、固體型以及智能型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的傳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變換電路三部分組成,有時還加上輔助電源。但隨著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前兩類傳感器逐漸無法滿足對數據採集、處理等流程的需求,而融合了軟體算法、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傳感器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相比傳統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集成微處理機,擁有採集、處理、交換信息的功能,可以說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

  傳感器種類繁多,作為資訊時代的感知層,是物聯網、智能製造、大數據、智能樓宇等領域的基礎和數據來源,因此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如機器人、智能汽車、環境監測、工業自動化、醫療診斷等。據2022-2027年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從應用占比看,汽車電子、工業領域和明升88网址 電子是傳感器應用最主要的三大領域,占比均超過20%。除此以外,消費電子的市場占比約為14.7%,醫療電子等應用占比也均超過7%。

國內傳感器實現彎道超車 傳感器應用得到大幅擴展

  傳感器應用得到大幅擴展

  2022年以來,多款新車陸續發布,單車傳感器數量增長迅速。按傳感器數量統計,6月發布的理想L9整車超25個視覺傳感器,7月上市的長安深藍SL03可選裝到27個傳感器,推遲到明年上市的小鵬P7具備了31個傳感器,剛剛上市的比亞迪海豹也有15個傳感器,2022年4月份華為發布的阿爾法s的傳感器則高達34個。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傳感器行業在眾多新興領域的應用空間得到了大幅擴展。2021年,工信部頒發了《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支持電子元器件的關鍵技術的發展,重點發展溫度、氣體、位移、速度、光電、生化等類別的高端傳感器,以及新型MEMS傳感器和智能化傳感器,重點推動車規級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應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對汽車能源進行更替的同時,實現了智能化對非智能化的疊代。深圳發布全國首部智能網聯汽車法規,無人駕駛汽車可合法上路,汽車智能化持續提速。在自動駕駛的層級結構中,汽車傳感器處於感知層,產品附加值高,是實現單車智能駕駛的核心硬體。機構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與駕駛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單車傳感器數量有望實現持續增長。在電動智能化趨勢下,電流類及智能類傳感器使用量不斷提升,單車使用量將達到數百個。中金公司測算,2026年全球、中國汽車傳感器市場空間分別有望達到3803元/1449億元,2021-2026CAGR分別為26.3%/26.1%。看好在車載業務有所布局的相關傳感器公司的發展。

  蘇奧傳感汽車傳感器及配件產品豐富,智能化產品包括後雷達預警模塊及6目全景系統等,新能源電池方面包括電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旋變傳感器等,主要客戶有比亞迪、長城等主機廠。華工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溫度傳感器企業供應商,車用傳感器產品已批量供應比亞迪、上汽、一汽、特斯拉等眾多知名車企。

  傳感器行業增長創造新機遇,2022年我國傳感器產業處於發展關鍵時期。目前公司產品已經出口至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朝著傳感器領域的國際品牌邁進。國內企業有待進一步突破海外市場,智能傳感器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工業環境。

  以上就是傳感器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