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工業近30年的發展史上,「十一五」時期是十分重要的5年。這一時期家電工業既經歷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的繁榮發展時期,也經歷了金融危機對行業發展的巨大衝擊。得益於我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大環境以及政府「家電下鄉」等多項拉動內需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國家電工業實現了快速、穩步的增長,在全球家電業的地位持續提升。
(一)存在主要問題
「十一五」時期,家電業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未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外延型的發展模式,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家電工業長期存在的問題暴露得更加突出。與國際一流家電企業相比,我國大多數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投入仍然不足,創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沒有突破;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附加值低,高端產品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競爭力較差;競爭秩序不規範,行業缺乏自律;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出口仍以定牌加工為主,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低,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國際營銷渠道的建設尚不完善;大中城市市場銷售渠道過分集中;農村市場渠道建設相對薄弱;不同產品種類,不同企業之間質量水平發展不均衡;國際標準話語權缺失;部分產品的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落後於已開發國家。
(二)「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時期中國家電工業總體實現了快速發展,是承前啟後的五年,全球家電製造大國地位更加凸顯,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品結構得到改善。
1.全球家電製造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十一五」時期,我國作為全球家電製造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主要家電產品產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並占有較大市場份額。2008年家電整機產品出口額在全球出口市場比重28.6%,比2005年的24.9%提升了3.7個百分點;小家電在全球出口市場保持60%左右的份額,大家電的市場份額也明顯增長,微波爐、空調器在全球出口市場的比重分別占到72%和54%,壓縮式冰箱比重達27%,全自動洗衣機的比重為21%。
2.行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是家電產業整合效果最為顯著、產業集中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龍頭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的時期。這一期間,各種類型的企業均得到較快發展,湧現了一批銷售額超百億、超千億元、單類產品產銷量超1000萬台的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擁有極高的市場份額,而且得到國際業界的認同,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的比重。
2009年家電業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5家,其中過千億元企業1家。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科龍、格蘭仕5個企業集團的銷售收入合計超過2400億元,是2005年的2倍,5個企業銷售收入占到全行業三分之一以上。
2009年格力、美的空調器產銷量均超過1000萬台,分別占到全球產量的20%和17%;格蘭仕、美的微波爐的產銷量均超過1000萬台,分別占到全球總量的25%;海爾集團冰箱產銷量超過1000萬台、洗衣機產銷量達到900萬台,產量均占到全球總量的10%。
3.產品更加豐富,滿足了消費者不斷變化和升級的需求
「十一五」時期家電業積極開發新產品,改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滿足了消費者不斷變化和升級的需求。節能、大容量、多溫區電冰箱、滾筒洗衣機、定頻高效空調器、變頻空調器等成為消費升級的主要選擇;小家電產品普及率得到提高,電磁爐、豆漿機、電壓力鍋等適合我國消費者使用的小家電產品的發展方興未艾,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內涵。
4.品牌建設成績顯著,形成了一批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
「十一五」時期,家電業的品牌建設成績顯著,全行業的品牌意識不斷強化;龍頭企業的品牌戰略、品牌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多品牌經營的能力顯著提高;龍頭企業的品牌價值在國內各類產品中處於優勢地位。初步形成了海爾、格力、美的、海信科龍、格蘭仕等一批國內知名品牌。
「十一五」時期,在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中國名牌評審中,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微波爐、冷櫃、電熱水器、電熱毯、冰箱壓縮機、電飯鍋、電風扇、消毒櫃、空調壓縮機、飲水機、電熱水壺、電熨斗、吸塵器、豆漿機等17類產品、72個(次)品牌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海爾冰箱、海爾洗衣機、格力空調器被評為中國的世界名牌。
5.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十一五」時期,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研發隊伍,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已能夠自行開發設計新產品,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家電產品的節能、節水技術;風冷式、多門電冰箱設計製造技術、大容量滾筒式洗衣機設計製造技術、高效空調器技術等有了較大進步。自主研發的小型高效冰箱壓縮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批量出口海外;產品的工業設計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
6.行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的局面,全行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2007年中國家電工業提前實現了損耗臭氧物質CFCs物質全面淘汰,並且主要採用的是對環境友好的自然工質作為CFCs替代品,獲得國際社會和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同時,「HCFCs」替代工作正在開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替代技術的研究正在進行。
「十一五」時期我國家電工業制定和修訂了一批產品能效標準,截至目前我國家電產品能效標準共13個,涉及到了主要家電產品類別,如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變頻空調器、電飯鍋、電風扇、電磁灶、儲水式電熱水器等產品。從2005年3月開始,我國實施了家電產品能效標識制度。目前共有12種家電產品實施了能效標識,能效標準和標識制度的實施,促進了家電產品的能效水平持續提升,部分家電產品的能效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如200升左右的電冰箱能耗水平從2005年平均日耗電量0.7kWh左右降低到2009年的0.5kWh左右,2009年能效1級電冰箱銷售量已占到國內總銷售量的80%;空調器最低能效比從2005年的2.6提升到目前的3.2,是目前國際最高水平。
7.深化了國際市場,拓展了農村市場
長期以來家電業的主市場是城市市場和國際市場,二者合計占到總銷量的80%。「十一五」時期,家電業在國際市場和農村市場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十一五」時期家電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穩固了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主市場,對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迅速增長,還在巴西、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南非等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為調整全球市場布局和產業布局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十一五」時期,農村家電市場得到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家電企業開拓農村市場的力度,企業紛紛加大了對農村市場的投入,擴大了在農村的銷售份額;企業將銷售渠道由城市向農村延伸,推動了農村銷售網絡的建設,在「十一五」期末初步建成了覆蓋全國縣、鄉鎮甚至村的銷售網絡、物流配送網絡和售後服務網絡,正逐步改變農村市場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薄弱、落後的局面。
8.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特色家電產業區域迅速成長
「十一五」時期,隨著國內家電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土地、勞動力資源緊張等因素,中國家電製造基地已從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等傳統產區逐步向中西部延伸,安徽、重慶、湖北等中西部地區正在成為新興的家電生產基地。我國家電產業正形成由東部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梯度產業布局,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順德、中山、寧波、合肥等特色產業區域迅速成長,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增強。
(三)完成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家電工業的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09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3133個,比「十五」期末增加59%;從業人員102萬人,比「十五」期末增長22%。
2009年家電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433億元,完成工業銷售產值7043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2008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85%、80%、33%。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16.6%。2009年截至11月家電工業完成利稅總額449億元、利潤總額295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141%和178%。
2009年電冰箱產量5500萬台比2005年增長96%,2006~2009年年均增長率18.6%;洗衣機產量4300萬台比2005年增長65%,年均增長率13.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受到海外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房間空調器(以下簡稱「空調器」)產量6500萬台,比歷史最高點2007年回落,但仍比2005年增長6.6%,年均增長率2%。「十一五」時期關鍵零部件同步增長,電冰箱壓縮機與空調器壓縮機產量分別比2005年增長74%和29%,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9%和6.6%。
金融危機爆發前受全球經濟需求旺盛的拉動,家電工業的出口額、進出口貿易總額與順差額均保持兩位數字的增長,2008年出口額達到355億美元,2009年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額比上年下降13%,但出口額仍達到30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1%;2006-2009年年均增長率10.8%;進口額21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7.6%;進出口貿易總額329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7%,貿易順差額2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6%。
2009年,儘量受到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主要產品出口量仍比2005年有大幅增長,其中壓縮式電冰箱2009年出口量比2005年增長52%,年均增長率11%;洗衣機出口量比2005年增長44%,4年間年均增長10%;空調器出口量比歷史高點2007年大幅回落,比2005年下降了4%。
2009年小家電產品的出口額合計13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2%,年均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