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即將召開,紡機展可以為用戶企業帶來什麼益處?紡織企業技術人員和業內專家參加展會的主要目的和收穫是什麼?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有哪些差距?對展會有哪些改進意見和建議?為此我們專門策劃了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談展會這個報導。
焦點一:企業參加展會的主要任務和收穫是什麼?
吳永升:每屆紡機展的亮點很多,但展會的亮點有大有小。展品中有
化纖成套裝置的模型,又有大型單機。紡紗機械中諸如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等上下工序聯動是比較多的亮點,但圍繞
細紗機短車的半自動落紗,開發和展出的企業不少,這也算是個亮點,同時還有許多
輔助設備;織造機械中的無梭織機展出的品種最多,不論哪種機型,都有很大改進提高;
針織機械變化更大,發展更快,展出的品種規模空前。
紅花還得綠葉襯。除了主機之外,為主機配套和生產
維修服務的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品種很多,規格很全。布展的方式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既有按產品類型的集中,又有企業集團的特殊展示,這也可算是一個組織形式的亮點。一年有變樣,兩年大變樣,這就是紡機展留給我最大的印象。
林子務:每次會展,我都接觸到不少紡機企業,他們的收穫主要有:看到了本公司與其他先進公司的差距,從而及時調整創新策略和研發團隊,這實際上是推動了企業與時俱進。通過展會鞏固老客戶,結交新客戶,考擴大市場份額。捕獲了訂貨客戶和意向客戶,使展台成了櫃檯,這是不少企業最直接的收穫。
對紡織企業而言,在一個展會上能充分挑選性價比最優的機型,比到一個個紡機廠上門調研省時間、省成本,比較面要寬廣得多,有利於優中取優,有利於企業裝備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
鄭州四棉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郭傳英:近年來,紡織行業遭遇市場寒流,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企業更需要開闊眼界,了解紡機技術發展趨勢,獲得技術信息,把握髮展機遇。這是我們參加紡機展的目的。機會都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以便市場轉暖,抓緊快上。據了解,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錦藝集團鄭州紡織事業部、湯陰易源紡織公司等不僅企業技術設備負責人要參加紡機展,還要帶領技術管理人員去參觀。通過參觀,不僅了解紡機技術發展趨勢,還要衡量自身
技術裝備在同行業所處的位置,為今後技改、升級和發展作思想準備。
山東魯銀羊絨王世利:與其他企業相似,參我們公司參加紡織機械展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尋找新的思路,提升半精紡行業的創新能力;二是考查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新型紡織機械,降低用工緊缺的壓力;三是尋求節能降耗效果顯著的設備或裝備,替代或改造落後設備,降低能耗。
焦點二:國內外設備的差距在哪裡?
山東魯銀羊絨王世利:現在紡織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專業較強,我僅對從事的半精紡行業談一下國產與進口設備的了解:目前國產設備在材料製造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通用設備如染色機、烘乾機、梳理機、並條機、粗紗機、細紗機等在質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在電控系統的耐用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進口設備在電子控制、精密設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優勢,如紡紗各種
變頻器、自動絡筒機等高端裝備,電控穩定性、耐用性、適應環境性均比較好。
郭傳英:紡織企業最需要高效節能的設備。在未來的紡織企業發展中,誰掌握了高端技術,擁有了先進設備,保持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誰就能在今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目前,紡織企業普遍面臨著招工難,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的問題。因此,提高紡機設備效率、節能、省工,成為紡織企業的必然要求,也是紡機設備發展的必然趨勢。紡織企業希望,紡機製造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從製造向創造的轉變。比如,採用柔性化、機電一體化、模塊化結構設計,開發具有差別化功能和在線檢測、計算機網絡診斷及自動化控制功能的紡織裝備,實現傳統紡機裝備升級換代。
焦點三: 展會的作用是什麼?
吳永升: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是一句俗話,但概括的很好,現在看熱鬧的相對少了,與會的參與者增多了,這些與會者多為企業家、實業家、經濟實體的駕馭者,還有更多熟悉業務技術的專家、學者,都可以通過展品的展示,相互之間的交流中學到新知識,受到啟發。
紡織機械工業的發展圍繞紡織工業發展這個主題,有的放矢的實現發展。紡織機械工業不論是新品種研發,或者是傳統產品的改進提高,都必須緊跟高新技術發展,向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發展,生產那些可以減少用工,減輕體力勞動,更加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的產品,服務於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據我了解,這些是多數與會者的共識。
通過展會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可以看到更多紡織機械製造方面的新工藝、新技術,通過先進位造工藝,製造出精益求精的產品,展品可能很快成為商品。精品、展品、商品的出現離不開整個過程技術中的控制技術,這是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的新技術,值得深思探討。市場無邊界,為了提高商品的技術含量,展品或商品生產,實行優化設計,精細製造,擇優配套,行業內外技術的相互移植,也可以從展品的展示中得到啟示。
繆定蜀:展會可以及時使用戶企業及時了解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以及前沿技術動態,提高企業開發新產品的敏感度。同時,展會也是一個國際平台,國內外知名企業爭相參加,縮短了彼此的差距、初步形成了良性競爭氛圍,使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紡織大國。
展會的舉辦可以使用戶對設備的功能進行對比,增加了用戶的選擇餘地,因為同樣的設備、不同的廠家,可以進行設備的性價比、質量的對比。同時,展會還是棉紡織廠與紡機企業交流的平台,產學研的商機,平時高校、紡機生產企業、紡織企業用戶很難有機會一起探討一個問題。展會讓紡織企業聚在一起,進行內部交流、交流裝備差異、與紡機企業進行互動,防止企業閉門造車。
林子務:紡機展使紡機製造商與用戶建立了零距離的溝通平台,使他們可以直接交流。同時,用戶對紡機設備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也通過展會平台得到充分表達,這對製造商產品的改進和研發予以直接的影響和推動。此外,製造商之間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也在展會上直接地展示在各業內參觀人士面前,紡機企業感到生存的壓力,更感到原創技術的重要性,否則會被用戶冷落,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每屆紡機展觀眾最關注的是比上屆更新更好、自動化程度更高、性能更穩定、更節能減排的新機器,而對於原地不動,毫無新意的機型一般都不削一顧。因此,創新最多的新設備往往是關注的熱點。展會起到的作用是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不僅自己大出風頭,更多的作用是輻射和影響作用,帶動了同行奮起直追,推動了全行業技術創新和進步,這就是展會最重要的作用。
焦點四:紡織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設備?
山東魯銀羊絨王世利: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勞動密集型的紡織企業面臨的用工問題會更加嚴峻,用工成本進一步加大,紡織企業趨向於用工少、自動化程度高的機械設備,當然設備投入成本也是影響設備改造和更新的一個重要因素。
郭傳英:穩定性好、產量高、維修方便是我們比較關注的設備指標。國產梳棉機台差大,穩定性差。控制系統不靈,有時顯示數據失真。管道不規範,對接困難,管道接口封閉不嚴,管道內壓力不均。進口梳棉機與國產機相比,生產同一品種、同等質量,產量高出20%以上。進口清梳聯的說明書非常詳細,操作、維護保養、電器等都有說明,就連加油部位、操作步驟、加油周期都寫得一清二楚。而國產設備,同一型號配置變動頻繁,說明書、件號、實物不相符,約有20%的零部件對不上,給安裝造成麻煩,費工、費時、費力。
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劉慶同:效率高、故障低、用工少是現在企業關注的熱點。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擁有英國克羅斯羅爾Crosroc型清梳聯3套6線48台(梳棉機)。該設備效率高、故障低、用工少。產量可達46公斤/台時,比國產同類設備40公斤/台時高15%,而且成紗質量達烏斯特公報5%的水平。每天三班生產共用6人,比國產設備節省用工1/3。許昌裕豐現有義大利Savi0型自動絡筒機20台。該機技術含量高,每錠都可以顯示在線條干、紗疵、毛羽等質量情況,速度可達1500米/分,比國產同類設備600米/分高1.5倍,結頭、換紗全自動。而且紗的成型好,有利於下道工序高速生產,結頭質量穩定,一致性強。一台自動絡筒機只需1人/班,國產絡筒機卻要6人/班。從所生產的產品質量、性能、用工上說,進口自動絡筒機和國產機沒可比性。
焦點五:紡機展得到哪些啟示?展會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
吳永升:事物總是作為一個過程而發展的;事物也總是一分為二的。紡織機械的會展工作經過不斷整合,實現了相對的集中,並且與國際接軌。大家都看到明顯的進步提高,得到了好評,但如何適應形勢,進一步鞏固提高值得探討。
我認為會展工作不能把利益的博弈放在第一位,應當首先把服務當做第一宗旨,這樣才有可能聽到基層的確切評價。一種新產品的問世,絕非一日之功,得有一個周期。當然,周期可長可短。短期內頻繁的參展,展品可能帶來夾生飯,值得探討。
鬧哄哄的展會過去,帶來的是需要冷靜的思考。展品、展會的準備工作時間很長,而真正的展出只有幾天,一晃而過。之後的關鍵在于思考,展會採集到的種籽,如何發芽、成長、開花、結果。諸如精品、展品如何儘快形成商品進入市場,紡織機械工業如何實現既能服務市場,又能引領市場。真正的核心技術不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何通過表面現象受到啟發,再研究分析其實質,為我所用。如何提高自己的軟實力,堅持創新思維,創出自己的名牌產品、品牌產品,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這可是基礎的基礎。如何從單一量的增加轉向質的提高,技術含量的增加,為我國紡織工業實現品牌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強國而做出新的貢獻。
林子務:本人每次參加紡機展都會十分用心地收集參展商和用戶方的信息。甚至有幾次閉館後,我還選擇了幾
家紡機或紡織企業隨車到他們企業去實地調研。不少紡機參展企業認為,展會場地租金太高。有的企業參展一次的投入往往是一台和兩三台設備的售價成本。當前全球並未走出
金融危機,紡機企業和紡織企業日子好過的沒有幾家,展會租金過高,展會主辦方確絲毫沒有承擔一點社會責任和義務,這對推進紡織企業技術進步是有礙的。我認為應降低15%~20%左右的展地租金,以支持紡織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我認為參展方應儘量向觀眾散發光碟,減少紙介質宣傳品比重,這不僅能降低參展方的成本,而且提高了宣傳力度。每次展會都能看到,僅開館一個多小時,往往垃圾筒內是成本或成包的嶄新散發物,十分可惜。因為太多太重的精美紡機宣傳品不便攜帶,只好扔掉。在這方面,國外的參展商做的比中國好,不少企公司都準備了光碟和紙介質宣傳品,以供觀眾選擇,而國內參展商準備光碟的甚少。此外,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場地大,周圍空曠,建議做一些移動式簡易旅店,讓參觀者和參展者就近住宿,可減少大家往返市內幾十公里之苦。而原北京展會在這方面做法很好。每次北京紡機展,展會周圍的大小旅店全部為展會服務,往返便捷,無形中提高了展會效力,服務了展會。上海展會的確很不重視這一點。
馮學本:展會可以加深紡織企業對新設備的認識、繼而對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依據;但一些大型紡機企業會同時推出許多不同品種的設備參展,因此我認為對這些跨專業的紡機企業其他展品所在展館號及專業科目進行標註和介紹還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我認為ITMA亞洲紡機展的頻率不算高,國內其他的紡機展還應該細化門類,突出每次開展的專業重點,不要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