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
據報告網了解:近日,一則名為「從此不套手機殼,看完嚇死你」的流言在微博、微信上熱傳,稱手機殼含苯這種超強致癌物,隨著接打電話收發微信,苯就會隨著呼吸道直接進入人的五臟六腑。溫度越高,苯就釋放得越厲害。這則流言讓眾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深感傷不起,大呼「連手機殼都開始坑爹了」。
釋疑:
先說說手機殼本身,通常分為硬殼和軟殼兩種。硬殼較為常見,其主要材料是聚碳酸酯(PC)、ABS樹脂、聚氨酯等材料,家裡的冰箱、電話機等常見家電和電子產品都會用到。軟殼的主要材料是矽膠,本身就是無毒的。
這樣來看,材料本身似乎就沒有多大的毒性,事實也是如此。那是否含致癌物呢?這是可能的。有媒體就分別選擇了塑料、矽膠及皮革三種常見材質的手機套,按 手機正常使用時的平均溫度,將實驗艙內的溫度加熱到45℃,一小時後手機套被加熱後釋放出的氣體收集完畢,經分析發現,手機套釋放量最大的有毒物質是甲 醛,而非網友們熱議的苯。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說:「苯也不是不可能存在於手機殼中。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有的手機殼可能使用苯類溶劑。但一般來說,苯在生產環節中已經基本揮發殆盡,即便有殘留,也不至於達到致癌的程度。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手機殼中含有的甲醛。」
「買手機殼時,要是聞到異味或是摸過之後手上有味的,都不要買。」他說,一些帶著兔耳朵,或是拼接類的手機殼,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固色劑、膠黏劑等,這裡面就可能含有甲醛。
一些地攤上售賣的手機殼尤其要注意,通常這種來源複雜或是小作坊生產的手機殼的生產過程就很有問題。為了降低製造成本,不法分子添加的輔料和中間物質確實可能在手機升溫傳導條件下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甲醛是一種致癌物,長期大劑量地吸入,可能引起白血病,而且隨著溫度的升高,釋放得也越快。但手機殼中的甲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揮發,如果在室外、辦公室等開放的環境下,不會對人產生實質性的危害,除非你喜歡捂著被子玩手機。
「致癌物和致癌是兩個概念,消費者不用擔驚受怕,致癌物只有在人體內積攢到致癌的量才可能致癌,但正規廠家生產的手機殼中,即便含有甲醛,其含量也不足以致癌。這就好比空氣中含有致癌物,但不一定會對人致癌是一個道理。」董金獅說。
買手機殼時不要貪圖便宜,因為手機殼本身就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去約束。像手機內部的CPU、電池、扣件等手機配件都會在說明書中標明其所含的鉛、鉻等重金屬的含量,手機殼並非手機廠家原廠配備的,也不是手機中必備的部件,所以沒有適用標準。
手機的有害細菌也是值得注意的,因為通過觸摸、通話的過程中,人手上和臉部的汗水,嘴裡的唾液都可能附著到手機表面。刷微博、玩遊戲、打電話時,手機會變熱,這樣利於細菌繁殖,時間長了手機就成了一「毒物」。
「對於消費者而言,我們提倡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可以選擇不用手機殼,對於手機本身也要常常擦拭,不給細菌過量繁殖的機會,從而確保自身健康。」董金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