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是指能增加菜餚的色、香、味,促進食慾,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進菜品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從而刺激食慾,增進人體健康。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的需求也從解決溫飽問題上升到追求吃的更好,更美味,更開心。這就為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契機;而調味品,作為各類烹飪中必不可少的因子,必將在食品結構升級中獲得更快的發展,在未來幾年預計仍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
圖1:調味品消費金額增長情況快於快消品總體及食品
由於每個國家、各個地區之間長期以來飲食習慣上的不同,他們所使用的調味品差別也相對較大。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醬料領域講究使用傳統調味品,從我國鄰國韓國與日本看,其醬油第一品牌均為本土品牌,國外品牌面臨著一定的技術、經驗上的門檻,這也給風格類似的我國調味品企業發展壯大帶來了有益的啟示。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菜品主要分為八大菜系,不同菜系之間使用調味品也有較大差別,我國調味品按照形態不同又可以分為釀造類、醃菜類、鮮菜類、乾貨類、水產類等等。
圖2:我國調味品行業分類
從我國行業發展規模來看,2012年我國調味品及發酵製品行業收入規模已經達到了2059億元,在過去十年間,行業收入及利潤總額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0%和26%。
從細分子行業看,我國醬醋類調味品在整個行業占的比重較大,且其收入和利潤增速也快速調味品整個行業的增長速度,是驅動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
醬油、食醋和味精產業目前位列我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的前三名。其中醬醋類占比約為30%。整個調料行業較為分散。12年,規模前十的企業總體占比11.15%,在調味品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我國企業,國外企業由於習慣、風俗問題很難在國內市場獲得相應份額,在2012年前十家調味品公司中僅有兩家外資企業。
表1:調料行業前十位的公司僅恆順一家主營做醋
根據中商情報網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全國醬油的產量達700多萬噸,同比增長7.33%。2012年全年我國產量同比增長4.82%。廣東歷來是全國醬油產銷大省。2013年前11個月,廣東省醬油的產量達309.12萬噸,同比增長16.58%,占全國總產量的45.04%。緊隨其後的是山東省、湖南省和四川省,分別占總產量的9.53%、9.37%和8.55%。
目前全國10大醬油品牌中有6個是廣東品牌,廣東醬油在2013年前11個月數據統計中已經占據全國接近半壁江山,從全國格局看,其已經掌握了全國醬油領域的定價權,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3:全國醬油生產情況(萬噸),2013年數據截止11月
我國食醋生產廠家眾多,生產企業近6,000家。全國食醋年產量約300萬噸,其中最大企業恆順年產量也僅18萬噸左右,僅占全國總產量的6%左右,行業集中度偏低,行業競爭較為激烈。此外,食醋的生產和消費還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徵,這增加了行業整合的難度。在品牌方面,僅恆順醋業作為鎮江香醋的第一代表,形成了較高的品牌區分度,在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很高。整體上看,規模小、品牌弱、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不規範等都是阻礙我國食醋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人均年消費食醋約2.3公斤,日本人均消費約7.9公斤,我國食醋消費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從需求發展趨勢看,人們對食醋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烹調中,以營養、保健等概念的食醋產品正日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醋類品種將不斷豐富,食醋的消費將從調味醋向飲料醋、保健醋延伸。因此,未來我國食醋消費量的提升仍然存在著較大空間。
雖然飲食習慣的改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隨著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愈加重視,醋作為一個有著多重功效而不僅僅是讓菜更酸的調味品將得到更廣泛的認同。
作為四大名醋鎮江香醋的代表,基本將這個系列
醋的集中度提高到一個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層面(將對手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目前可以叫鎮江香醋的小醋廠不到20家,但在老陳醋所在地山西叫老陳醋的企業有600多家)。
食醋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是烹飪中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主要成分為乙酸、高級醇類等。按制醋工藝流程來分,可分為釀造食醋和配製食醋。釀造食醋又可分為米醋(用糧食等原料製成)、糖醋(用飴糖、糖渣類原料製成),其中米醋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為熏醋、香醋、麩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釀造醋為佳,其中又以米醋為佳。
根據產地、品種的不同,食醋中醋酸含量也不盡相同。例如山西老陳醋的酸味較濃,而鎮江香醋的酸味酸中帶柔,酸而不烈。各地釀醋工藝、口感等的不同,造就了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保寧醋。(一說,古城閬中的保寧醋,與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福建紅曲米醋並列為清代流傳至今的「四大名醋」。)從整個調味品市場來看,目前行業前五集中度均超過了50%,但在總體上集中度仍然較低,這就為一些調味品龍頭企業進一步拓展領地、擴大市場規模帶來了機會,預計行業未來兼併收購會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