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當時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的各種不同無脊椎動物便蕩然無存。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第三次物種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那次災難毀滅了95%的海洋物種和幾乎70%的陸地物種,它們基本上都是一些早期昆蟲、原始爬行綱和鯊魚形動物。災難的主要原因專家仍有爭論,有認為是地殼的頻繁活動和聯合古陸形成而引起的氣候變化。
第四次物種滅絕:發生在三疊紀晚期。
第五次物種滅絕:則發生在6.5千萬年前,科學家們猜測,當時地球遭到巨大的隕石的碰撞,毀滅了包括恐龍在內的90%的地球物種。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全球生物能源行業預測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然而,許多科學家預測我們正逐步走向第六次物種滅絕。世界上的物種已經以違反常理的速度不斷減少,而且人類也不斷給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那些變化促使更多的物種走向了滅絕的邊緣。
如今科學家們意識到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次大滅絕是由一場持久的巨大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爆發向大氣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相當可怕的是,我們也正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人們越來越多的將兩件事進行對比。
許多科學家們認為我們導致海洋化學的變化是導致物種滅絕的最有效方式。我們排放到大氣中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幾乎馬上就進入到海洋中,導致海洋酸化。海洋化學的變化與歷史上一些最糟糕的滅絕危機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