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絲綢之路」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這條千年古道再一次被世界矚目的焦點,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契合歷史與現實,具有雙重意義。這既是對古代絲綢之路歷史的認可,也將助推新時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絲綢市場深度分析報告》了解到,按照規定,每年每個國家只有一個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額,也因此中國今年的名額,給了大運河。而絲綢之路則是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斯坦名額。項目全稱叫做「絲綢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全長5000公里,把古代全長 8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給斷開了,截到中亞的七河地區,涉及到三個國家一共33個申遺點,其中中國是4個省共22個申遺點。這是中國的首個跨國申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