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號稱「世界水晶之都」,天然水晶銷量占全國90%,2013年東海水晶產值突破100億元大關。但是,記者注意到,國際上的非天然水晶生產商施華洛世奇2013年營業額就達到15.7億歐元,也就是說全縣的產值還不及一個品牌的營業額。
為了縮短這個差距,當地通過注入文化元素提升產業價值、用電商擴展銷路來尋求更大的發展,但在研究奢侈品行業的專業人士看來,這當中的差距註定無法彌補,因為雙方的定位、材質、工藝和文化不同,走定製路線是個不錯的機會。
水晶市場持續低迷
據水晶行業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施華洛世奇成立於1895年,至今已有近120年歷史。與它相比,東海縣的水晶產業顯得很稚嫩。「1990年之前,在天然水晶儲量占中國一半以上的東海縣,水晶塊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偶有特別好看的,在農村集市上會跟白菜蘿蔔擺在一起賣個零花錢。此前零零星星,基本沒有常態的市場可言。」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許興江告訴記者,1990年之前,天然水晶幾乎全部用來磨眼鏡片,少有其他用途。
「20年來,水晶行業的規模和產值擴大了幾十倍,產品的豐富程度、質量和藝術水平都大為提高。東海縣的水晶市場原來是農村集市、地攤,現在已經是江蘇省四大專業市場之一,並位居全國50大專業市場之列。」石來運好水晶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景強作為最早一批水晶行業從業者,親眼見證了這個市場的誕生及發展歷程。
經過20年發展的市場目前如何呢?10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東海水晶城,這是當地最大的水晶市場之一,聚集了2000多家水晶攤點。「我有兩家店鋪,一個月來兩三次,主要做一些老顧客生意,以批發和出口外銷為主,同時有網店和微店,北京很多市場的天然水晶進貨渠道都是我這裡。」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碧石軒店鋪王芳說。
在江蘇東海縣,像王芳這樣的水晶經營大戶有2000多家,全縣從事水晶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人員達25萬人。但在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記者注意到市場卻非常冷清,下午多數商戶在打牌消磨時間,小部分商鋪已經關門貼出了停業告示。
商鋪的老闆告訴記者,天然水晶在2004年占盡風頭,但今年的水晶市場顯得很冷清。一些賣翡翠的商家也不賣水晶了,又干起了老本行。往年還車水馬龍的工廠,2014年門可羅雀。前幾年大批人做水晶,商鋪有很多,工廠訂單自然增多。經過幾年的運營,一些企業傷了元氣,後來者也不敢跟進,所以訂單驟減。再加之受經濟大環境、限制三公消費等影響,市場持續低迷。
企業沒有規模效應
「我們東海的水晶企業,多數規模都比較小,產業集群未實現規模效應。都是同質化競爭,有限資源未形成有效整合。」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恆信水晶商鋪等幾位店鋪老闆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在東海上規模的企業600多家,形成年產2200萬件水晶首飾、600萬件水晶工藝品能力。而水晶原料也不再是產自東海本地。「目前東海的水晶礦已經封礦,東海縣目前多數天然水晶原料基本都是從巴西歐美等國家運來,我們有不少同鄉常年在這些國家採購,目前的東海水晶市場其實就是天然水晶的產業集聚地。」店鋪老闆如是說。江蘇省東海縣水晶市場、江蘇東海水晶城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爭明表示:「東海有6000多人長年在海外採購水晶,年進口水晶原料數十萬噸。」
儘管有600家廠商,但東海水晶沒有取得應有的市場地位。石來運好水晶公司董事長朱景強表示,水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很難突破,要成長為支柱產業,外部發展的軟環境亟須改變。
有當地業內人士表示,制約水晶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因素是品牌弱。作為新興產業,天然水晶在工藝品、珠寶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品味越來越高,但是東海品牌少,市場認可度不高。另外一個原因是,東海水晶產業集群未實現規模效應,東海現在分散為四個銷售中心,都是同質化競爭,現在許多企業靠拼價格贏市場,使得水晶產品體現不出它的文化價值。
「非天然水晶的施華洛世奇賣得貴,關鍵在於它的工藝技術、創意設計和現代營銷。它的合成技術是獨創的,有專利;它有世界一流的創意設計團隊,切磨工藝獨特精美,一般廠家難以企及;營銷觸角深入世界各地,有高附加值。」苗爭明將天然水晶與施華洛世奇相比較,認為東海水晶產業還有許多路要走。
注入文化內涵提升價值
在當地,將東海水晶與施華洛世奇比較是件尷尬的事情。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許興江認為:「東海水晶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產品上創新求變才能拓展市場空間。國際奢侈品品牌施華洛世奇以優質、精美的仿製水晶聞名於世。人造水晶在國際舞台引領現代時尚,令生產天然水晶製品的東海倍感尷尬。」
「東海水晶25年前才開始作為工藝品進行開發,雖然發展很快,年產值突破了100億元大關,但企業規模仍以小而散為主。」許興江稱。在業內人士看來,施華洛世奇因其生產的複雜性以及切割技術而身價不菲,它始終通過其產品向人們灌輸著一種精緻文化。
其實,東海水晶與施華洛世奇相比,有其自身的優勢,施華洛世奇官方網站註明,「所有施華洛世奇產品均為仿水晶擺件或仿真首飾」,而東海縣出產的卻是天然水晶。這也意味著,東海的水晶市場與施華洛世奇的水晶市場處於不同的體系,而天然水晶市場也僅有約20年歷史。幾乎所有東海水晶行業從業人員均認為,東海天然水晶跟施華洛世奇產品沒有可比性。
「施華洛世奇一款產品設計好之後,可以生產十萬件、數十萬件,其產值幾乎可以無限放大。但天然水晶顯然做不到,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苗爭明說。
正因為如此,東海人認為,天然水晶比仿水晶有更高的收藏價值。記者在水晶市場也看到,價格在數千、數萬甚至十萬、百萬一件的水晶產品比比皆是,單件價值遠遠高於施華洛世奇產品的水平。
雖然天然水晶與仿水晶製品有本質不同,但在品牌、管理、營銷、設計、文化理念等方面,業界人士承認,東海天然水晶產業處於初級階段,與成熟的時尚工業體系差距巨大,需要向施華洛世奇學習的方面很多。
就拿工藝方面來說。「上千家商戶,大多都是夫妻店、父子店、手工作坊,有影響力的大品牌屈指可數。上億年時間才能形成的水晶,磨成手鍊擺在地攤上卻只賣幾十塊錢。」說到工藝落後對水晶資源的浪費,恆信水晶總經理朱漢軍痛惜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