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線操作工全是大學本科生,研發團隊由2名教授、5名研究生組成,正在打造中華聖果第一品牌。」 2月9日,夏津聖源綠色飲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信陽說。聖源公司是由廣進紡織公司跨界轉型而來,該公司已成為桑椹產品的龍頭企業。
談起棉紡產業,夏津縣委書記王春利總結為:「順應形勢,通過跨界轉產、再造提升、轉移產能下活涉棉整盤棋。 」
像聖源一樣,天宏紡織註冊成立天宏金凱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攻電動車控制器,是全國第3家裝備SONY高速貼片機,全國第4家擁有核心技術專利產品的企業,年銷售收入6億元。目前,該縣10多家棉紡企業向高精尖領域跨界轉型。
該縣圍繞棉紡產業鏈條,補齊短板。在原有天意、鑫秋家紡的基礎上,引進中棉針織項目,擁有22條生產線,形成年產針織服裝1000萬件能力,實現紗線當地消化升值。
「以前出的紗線,質量怎麼樣,水平怎麼樣,等投放到市場再看效益,有滯後性。現在縣裡建起檢測中心,咱的產品水平咋樣,裁判就在家門口,多找裁判,少栽跟頭。 」夏津天潤紡織公司總經理田文華說。
該縣投資1000餘萬元建立全市首家棉紡織產業研發檢測中心,擁有國內先進紡織檢測儀器設備65台(套),將紗線品質檢測作為紡企的自選動作。同時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合作,加強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功能性紗線產品的研發。該縣圍繞減少成本,實施節能技改。去年該縣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施技改4項,總投資約12 億元。其中,仁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一個紡紗車間只有100多人,全廠依靠9萬個傳感器與ERP系統和電子商務配套,萬錠用工僅為18人。
跨界轉型、升級再造,廠地再用,可留下的棉紡設備怎麼辦?
「既然低端棉紡產業向東協、印度、巴基斯坦轉移,為什麼棉紡產能不能向其轉移?一台細紗機買的時候200來萬元,現在賣到東南亞,也能收入90多萬元。 」夏津紡織設備交易中心負責人崔方俊說。該中心已經在當地及天津等31個停產棉紡廠,成功賣出27個。
通過棉紡行業分析報告了解分析,2014年該縣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13家,業務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17%;上繳稅金10億元,同比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