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閉幕的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油期貨相關配套政策正陸續推出,有望年底正式掛牌交易。
「當前是我國原油期貨市場加速發展的有利時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表示,全球原油供需的基本面較為寬鬆,而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買家,中國在世界石油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的內在要求迫切,加上國內石油天然氣深化改革也創造了更好的上市環境。
從2014年年底中國證監會批准原油期貨交易後,目前原油期貨相關配套政策正陸續推出。「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年底將上市。」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宋安平表示,原油期貨的籌備目前進展順利,在亞太地區沒有權威定價市場情況下,國內原油市場的建設將有助於完善全球的原油定價體系。
除了原油,國內一些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交易品種也在醞釀「國際化」方案。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馮博表示,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會借鑑原油期貨的國際框架,服務於鐵礦石貿易企業。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張凡則表示,如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鄭商所的PTA和甲醇也較適合在境外掛牌,同時白糖和棉花兩大軟商品的國際影響力較大,也會是未來交易所對外開放的重點品種。
作為「後發」的金融期貨產品對外開放則可能「先至」。近期上交所、中金所和德交所簽訂協議,計劃四季度在法蘭克福開業一家合資交易所,共同建設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台。
據2014-2018年中國石油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證監會正研究包括期貨衍生品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和實施步驟。以原油期貨為突破口,推動境外投資者逐步進入國內市場,同時研究多種對外開放方式,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表明資本市場國際化將加速。
在業界專家看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一方面是還原其本來面目,比如在大宗商品領域,大宗品本身具有國際化和全球性的特徵,商品交易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更多正是還原其國際屬性;另一方面,國際化也是經濟發展的需求。尤其是近年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成為全球經濟領域一支活躍力量,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的資本市場亟需走出去服務於企業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