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制鐘工業百年紀念之年。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傳統鐘錶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雖然在我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制鐘業並不懼挑戰,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下文是對我國鐘錶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5年已經過半,統計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業內的普遍感受是比去年明顯好了不少——當然,這是就中國鐘錶市場而言的,傳統的歐美與日本等地市場近二三年以來表現平穩,雖然有的增長有的萎縮,但至少未見大起大落的波動,也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擔憂的事情發生。
中國手錶產量占全球80%,鍾產量占全球90%……這個數字,相信會讓很多人頗感吃驚。可是我們又處於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缺少享譽全球的鐘表品牌。中國鐘錶有沒有可能實現突破,從大到強?近日,在山東煙臺,來自中國鐘錶業界的人士齊聚一堂,借慶祝中國制鐘工業暨北極星創業百年紀念活動之機,共話中國鐘錶業的現狀與前景。
1800多家生產企業,32萬員工,全行業總產值654億人民幣,出口額53.25億美元,累計每年向全球出口成品表和機芯共10.3億隻,成品鍾和鍾芯5.4億隻,這是2014年中國鐘錶業的統計數據。「我國已成為一個鐘錶製造大國。」中國鐘錶協會副理事長張宏光說,我們的產品技術、性能、穩定性已經接近瑞士的水平。
「我國鐘錶業發展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機遇期。」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陶小年認為,產業將從依靠速度、規模、價格競爭的發展方式轉為主要依靠質量、標準、技術、服務、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競爭的發展方式。更多最新鐘錶行業現狀分析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鐘錶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在煙臺北極星國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兆基看來,鐘錶屬於精密機械製造業,應該是「十年樹產品,百年樹品牌」。「樹品牌是非常艱難的,它需要時間,需要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專業人才培養的匱乏,客觀上制約了中國鐘錶業的進步和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計時專業教授王曉溪說,目前我們國家只有一所高校存在著計時專業,是1956年在哈工大設立的。現在我們一年招生只能招一個小班,30人左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將近2000家鐘錶企業的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