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市民關心的電動汽車充電難問題,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表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2.1萬個充電樁,預計2016年還將增加5000個以上的公共充電樁,並通過線上平台實現充電導航、預約。此外,2016年還將有500輛移動充電車開進暫無條件設置充電樁的老舊小區。
「目前,我們研究的充電方式有兩種技術途徑——充電和換電。」閆傲霜介紹,家用電動汽車將來也可能像手機一樣便捷地換電池。
「我們在高安屯有全球最大的充換電廠,大公共汽車和環衛車可以進去直接換電池,可實現同時為1000多組電池充電。實際上,小車也開發了這種車型」,閆傲霜透露,2016年這種換電模式將可能在200輛計程車上試行。未來的家用電動車是否實現換電取決於消費者的個人選擇,「我們希望同時開發兩種車型,一種以充電為主,另一種則既可充電又可換電」。
純電動汽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電動車換電場所的布局也是需要探索的問題,「畢竟需要專業設備才能完成,不會像手機一樣在家就能換」,閆傲霜透露,初步設想未來可在加油站內設置更換電池的場所。據悉,目前更換一輛電動車電池僅需2分45秒。
智能機器人已經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閆傲霜將目前開發的機器人主要分成3類:應急救援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軌道檢查和管道清洗;醫療機器人以骨科導航手術機器人為代表,未來將發展口腔、心臟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服務類機器人包括公共場所服務和家庭陪護等。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幫助殘障人士的輔助機器人,將能替代輪椅幫助特殊人群解決出行不便的問題」,閆傲霜認為,這類輔助機器人有助於殘障人士健康恢復和提升生活質量,「可以考慮政府採購。」
技術成果要走進千家萬戶須有親民的價格,「比如我手邊這款具有自由語音、遠程監控、雙向視頻等功能的家用陪護機器人『小優』,價格僅2000多元。相信機器人將來也會像冰箱、彩電、空調一樣,成為家用電器中的一員。」
「我是一個小微科技企業的創業者,想做複雜尖端的實驗,遇到了場地、儀器使用上的難題,政府部門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
面對創業者這樣的提問,閆傲霜回應「請上網搜索兩個關鍵詞」。第一個詞是「首都科技條件平台」,這個平台匯聚了北京市高校院所的大型儀器設備資料,包括實驗室和相關數據等,「您可以選擇去高校院所,請科學家們輔助實驗。有一些開放實驗室也可經培訓自己做實驗。」
第二個詞是「首都科技創新券」,這是政府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特意發行的補貼,可補貼一部分技術實驗經費,在過去兩年裡已支持了900多個小微企業和60多個團隊,共6000多萬元資金。「進入首都科技創新券申報系統,通過簡單描述實驗性質和需求,就可實現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