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高凡 凌姝 安徽肥西台高常青)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關於南方汛情,除了救災之外,還有一個關注點就是農業生產遭受的損失。在受災較為嚴重的湖北、安徽地區,不僅種植業受到影響,水產養殖更是遭遇了「滅頂之災」。大雨沖毀魚塘、污染水質並帶來疫病爆發的風險,致使安徽肥西、湖北蕪湖等地的漁民幾近絕收。因此,如何將暴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眼下非常緊迫的任務之一。
這兩天有些地方的汛情已經稍微緩和一些了,水位在下降。各地相關部門也在採取多種手段,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維持農產品有效供給、防止價格出現巨幅波動。
在此次洪澇災害中,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新華社區受災最為嚴重。截至7月12日,肥西縣農作物受災面積已超過15萬畝、水產養殖8萬多畝,直接經濟損失達8.2億元。
記者在現場看到,1萬多畝農田變成了一片汪洋,原本綠油油的秧苗早已被大水淹沒。為了應對災情,三河鎮在圩壩上臨時架設了大功率潛水泵,全力加大排澇流量。新華社區總支書記張能保:
張能保:下一步我們打算等水排乾以後,組織開展生產自救,老百姓能種什麼就種什麼,比如早復稻、玉米等,通過生產自救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採訪過程中,肥西縣農技專家孔德來告訴記者,這些水稻秧苗經過洪水長時間淹沒,再次生長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大部分需要重新播種。
孔德來:現在的雜交稻,只要被水淹泡三四天就不行了。像栽下去的農粳稻或者種下去的農粳稻只要被淹有五六天,就不行了,就要重新進行播種。
這兩天,肥西縣境內的主要河流水位開始下降,全縣正加緊對圩區進行排澇,組織當地農民恢復農業生產。肥西縣農業部門緊急調集150萬斤良種,並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引導廣大群眾搶收補種。肥西縣農委主任胡本所:
胡本所:現在我們已經調撥了早復稻種子以及玉米種子提供給農民,同時我們也聯繫了相關技術人員,下一步直接指導我們生產自救工作。我們也在進行核災,對受災面積,水稻產量、水產、畜禽養殖等情況進行核查統計並上報,為下一步保險理賠提供詳盡的數據依據。
受此次強降雨影響,安徽多地不僅農作物受災嚴重,水產養殖也遭受了極大損失。在肥西縣花崗鎮八里社區,大片的農田、魚塘被淹,一路上放眼望去已幾乎變成一片汪洋。
記者來到八里社區時,水產養殖戶陸立武正在水塘里查看網箱裡還剩下多少黃鱔。前幾天的強降雨將他的200多網箱黃鱔和三個魚塘的魚全部沖走,老陸因此損失了二十多萬。
陸立武:原本這裡有220箱黃鱔,現在頂多只能夠搞20箱上來了。就搞了這麼點,其他的都飄了。三口塘的魚也全跑了,上面還有一口塘,整個跑走了,損失大概有二十五六萬。
在肥西縣,像陸立武這樣的養殖戶不低於800戶,而他們在這次洪災中也受災最為嚴重,大部分幾近絕收。
同樣,連續的強降雨也給湖北省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湖北省是我國糧棉油的重要主產區,據初步統計,由此次暴雨導致的農業受災面積已經超過850千公頃,畜牧、水產、蔬菜大棚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這其中,有「全國水產第一市」之稱的洪湖市受災嚴重。在採訪過程中,很多洪湖當地的漁民告訴記者,暴雨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可以稱得上是「滅頂之災」。
胡雙儒是洪湖市戴家場鎮戴剅溝村的漁民,家裡有一口11畝的魚塘,養著約五萬多條家魚。老胡算得上是村裡的養殖大戶,收益一直不錯。而從本月1日開始的強降雨,卻給老胡的魚塘豁出了一個大口子,上萬條魚被大水衝到了附近的溝渠之中,損失慘重。
胡雙儒:從1日開始下雨,2日3日水大了以後造成魚塘「倒口」,跑的魚比死的魚還多。我這口11畝的魚塘,原來每畝的純收益能達到1萬5千塊錢,現在受了災以後,我估計最多最多只有每畝5千塊錢左右,我的總損失最低是10萬元。
胡雙儒告訴記者,自己餵了十年魚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雨,就連1998年那會也沒像現在這樣嚴重。面對暴雨,老胡和其他鄉親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大雨不僅直接沖走了魚塘里的大部分魚,還污染了水質,對剩下的魚也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胡雙儒:水質也不行了,因為我餵魚,我得保證魚塘里有多少水,水溫度數多少,餌料怎麼下。但是因為下雨,兩天時間水漲了3米,這些水不是我自己抽的,而是到處流過來的水,還有的是從村民住戶的廁所漫過來的。
長期的陰雨天氣,不利於當地小龍蝦、四大家魚、河蟹等水產品的生長,而在雨過天晴之後,也並非就進入了安全期。眼下正值盛夏,湖北又是典型的高溫省區,暴雨過後的氣溫驟升容易引發多種疫病。南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研究員區又君表示,持續的強降雨主要會破壞魚類的生長環境,進而影響魚的產量和品質。
區又君:首先第一個是水溫的變化,因為雨下得太多,和原來的水混在一起會導致水溫降低,魚就會有應激反應,會生病。另外就是特別容易引起「翻塘」,大雨會把原來沉積在池底的髒東西比如糞便翻起來,使得水質敗壞,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會下降,就會導致魚的死亡。
據中央氣象台數據顯示,16日,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地區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特別是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江河庫湖汛情將持續發展。如何將暴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眼下最為緊迫的任務。
為了及時應對災情並做好災後補救和恢復生產工作,湖北省相關部門近期緊急編寫了《湖北省農業科技抗災恢復生產指導手冊》,內容包括蔬菜、水產、農機等五個方面。在水產養殖方面,《指導手冊》建議農戶及時檢查修復受損的生產設施設備,及時補投魚種,加強水質調控並防止魚池翻塘;在疫病防控方面,則要注意防應激、防寄生蟲病和暴發性出血病,並通過飼料配比給魚蝦增強免疫力等。
持續的暴雨造成湖北小龍蝦、河蟹、四大家魚等水產品的品質受損、產量下降、運輸受阻,因此或將導致其市場價格出現上漲。對此,湖北省商務廳市場運行和商貿服務處處長劉道偉表示,截至目前,湖北局部地區發生的災情尚未對農產品價格造成太大影響,但出於對「後期傳導效應」的考量,未來一段時間,以水產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或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劉道偉:據我們商務監測信息顯示,在今年下半年,受水災的影響,特別是還有新的一輪又一輪的災情,我們的食用農產品價格在局部地區可能會發生一定波動。特別是水產品,其價格在下半年可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曾在本月10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在強降雨天氣影響下,加強價格調控監管,保障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場和價格穩定。必要時,可依法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防止價格過度上漲。
湖北省作為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在保障農產品價格和供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劉道偉表示,湖北將充分發揮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作用,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維持農產品有效供給、防止價格出現巨幅波動。
劉道偉:我們要求白沙洲、四季青等大型農貿市場,一定要抓緊和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達成合作,早做計劃,加強合同的執行和直采力度,確保在未來做好應對大災的準備,更好的應對市場農產品的價格波動。